唇膏效應 亂世中的小確幸

【唇膏效應】每當美國經濟不景 唇膏銷量不跌反升!

投資

廣告

唇膏是很多女生的隨身必備品,原來世界上有一種經濟現象叫做「唇膏效應」(Lipstick Effect),每當美國經濟不景時,唇膏的銷量不跌反升,究竟為甚麼呢?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圖片:Unsplash

香港女生買唇膏,很多都會到百貨公司的化妝品專櫃購買,唇膏在她們心目中,都不會是太便宜的東西。不過,唇膏在美國人心目中卻並非奢移品,也不是必需品,而只是人人都消費得起的廉價商品。

花小錢安慰心靈

所謂的「唇膏效應」,就是指當經濟不景時,理性上人人都要勒緊褲頭、減少開支,不過女性的購物欲還是抵不住要發作,於是就會購買心目中的便宜小物——唇膏。因此,每當經濟下滑時,唇膏的銷量反而上升。事實上,這個現象亦不難理解。經濟強勁時,人們「閒錢」多,都會傾向「花大錢」去買車、買樓、買錶、買珠寶。相反,經濟差的時候,沒有閒錢可以亂花,唯有退而求其次,轉買些廉價、非必需的物品,花小小錢來「氹」自己開心,安慰一下心靈,有種亂世中「小確幸」的心態。

唇膏效應,亂世,小確幸
圖片:Unsplash

「唇膏效應」理論首次出現,是在上世紀30年代的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當時市面雖然一條蕭條,但唇膏的銷量卻有所增長,「唇膏效應」開始廣為人知。而較近年的例子,則是2001年美國經歷互聯網泡沫爆破、「911」襲擊後,由美國著名化妝品品牌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的前行政總裁、亦是創辦人Lauder夫婦的兒子Leonard Lauder所發現。

不過,近年「唇膏效應」被指開始失效,取而代之的是「指甲油效應」,所指的是經濟下滑時,指甲油銷情逆市增長,箇中原因是女士由以往到美容院美甲,改為在家中自行塗指甲油,因而刺激指甲油的銷量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