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坊運動用品店有得做!美股Hibbett Sports以小取勝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Hibbett Sports網站
Hibbett Sports始創人Rufus Hibbett,原本於阿拉巴馬州弗洛倫斯任職中學教師及體育教練,後來於1945年開設了體育用品小店Dixie Supply Company, Inc.。於1952年其兩名兒子Ike Hibbett和George Hibbett加入成為父子檔,公司亦易名為Hibbett & Sons,當時專注為運動團隊提供相關用品及製作隊衣。第二間分店Dyess & Hibbett,於1965年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開設;1969年再易名Hibbett Sporting Goods, Inc.,開始擴展至零售層面。
私募基金入主力拓版圖
公司於上世紀80年代易主,由Anderson家族接掌後,業務管理變得規範化;且有別於大型零售商集中發展大城市,Hibbett定位以人口30,000至25萬人的中小型社區為目標市場。此策略不單只避免與大企業正面交鋒,營運成本亦相對較低,同時市場提供了大量發展機會,令公司於上世紀90年代得以迅速擴張。1995年,Anderson家族將Hibbett控股權轉售予私募股權投資公司Saunders Karp & Co.,當時分店數目有75間。
獲Saunders Karp入主後,Hibbett隨即進軍資本市場,翌年公司以每股發售價16美元於納斯達克上市,籌組資金進一步擴大業務版圖。相對於大型百貨商店及折扣店只提供有限運動產品選擇,Hibbett維持一貫作風,以銷售種類選擇多、品牌多取勝,不少較冷門及專業運動用品及設備均可在台店內找到;更重要是客戶服務專業,兼且銷售員能即時解答顧客對產品的疑問,成功吸引一班忠誠客群。現時公司旗下網頁更特別設有運動資訊專頁Hibbett University,提供最新運動資料、潮流產品推出日誌、不同運動的入門知識,以及選擇不同運動裝備須知等等。
延伸閱讀:2020年想在港股繼續贏錢!3類股份一定要避|2020投資展望
受惠併購營收勝預期
1999年,Hibbett的分店數目較上市前翻一番,增加至180間,遍及16個南部及東南部州份。踏入2000年,Hibbett擴張步伐加快,2007年分店數目增至688間,2015年更進一步突破了1,000間大關。Hibbett去年更藉收購壯大,以最多1.13億美元現金代價,收購運動用品零售商City Gear。City Gear成立於1978年,以田納西州孟菲斯為基地;原本為一間小型零售商,近年透過積極併購小型同業成長,在美國15個州份已擁有135間分店。由於City Gear與Hibbett的分店網絡重叠不多,故收購將有利Hibbett拓展中西部市場。
公司剛於11月底公布季度業績,截至11月2日止第三季度淨銷售超出市場預期,達2.75億美元,按年增長27%,當中包括City Gear貢獻的4,370萬美元。未計及City Gear,同店銷售增長10.7%;而期內網上銷售佔整體比重為10.5%。毛利9,016萬美元,上升27.8%;受惠租金開支佔比下降,毛利率提升0.2個百分點,至32.7%。銷售及行政開支增加28.5%,至8,014萬美元;銷售及行政開支佔淨銷售比例上升0.35個百分點,至29.1%,主因收購City Gear產生500萬美元行政成本;撇除相關影響,銷售及行政開支佔淨銷售比例實際改善0.8個百分點,回落至27.2%。第三季度純利上升51.1%,至226萬美元,相當於每股攤薄盈利13美仙。
撇除非經常性因素,調整後純利576萬美元,增幅逾1.2倍,相當於調整後每股攤薄盈利32美仙,好過市場預期。分店網絡方面,期內增加了4間新店及關閉19間表現欠佳的分店;分店總數有1,097間,遍及35個州份,較年度初減少66間。管理層指出,因應零售市場趨勢,未來將朝著全渠道(Omni-channel)零售模式發展,並將按先前計劃於本年度內關閉95間分店,相關開支料影響每股攤薄盈利介乎8至12美仙。
Hibbett股價應聲彈升
另一方面,管理層對尾季度表現樂觀,故調高全年度展望預測,預期同店銷售增長介乎4%至6%,而原先估算為1%至2%。預測全年度每股攤薄盈利介乎1.55至1.65美元。調整後每股攤薄盈利介乎2.3至2.5美元,原先估計為2.15至2.25美元。調整後毛利率介乎下跌0.1至上升0.1個百分點。受到業績理想刺激,Hibbett股價於業績後應聲彈升,一度高見30.98美元,創超過一年新高。鑒於季績勝預期及上調展望預測,Baird將其目標價由28美元調高至32美元,評級維持「中性」。
另外,要留意Hibbett過去一年以來,股價已累積上升近一倍,上月底見一年新高後明顯出現獲利沽壓,短線可能續有調整。不過,論到估值仍然吸引,調整後預測市盈率約11倍,低於近年介乎15至17倍水平;加上收購效益未全面反映,宜加入觀察名單。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