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康瑞拒父蔭 靠麗晶花園賺3億 上海「新天地」一戰成名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1948年,羅康瑞出生於香港富豪之家,父親羅鷹石是鷹君(00041)創辦人。羅鷹石總共生了十個孩子,羅康瑞在家中排行第六,羅家家訓極其嚴格。他在澳洲六年留學,試過在賭場,將所有學費同生活費輸光,又不敢同父母講,唯有去酒店廚房打工、做侍應。「我當時完全明白何謂手停口停,因為若一日唔工作,晚上就無飯食。」這六年鍛煉了羅康瑞堅強的意志。
畢業後,羅康瑞回父親公司工作,期間處處受掣肘欲自立門戶,於是透過母親,向父親請求借10萬元開建築公司。初時羅鷹石大潑冷水,甚至叫太太別浪費時間,還說:「呢個仔無用。」父母間的對話,被羅康瑞聽到,因此他更加堅持要獨自創業,不願留在鷹君被看扁,結果由母親杜莉君作擔保人,羅鷹石才肯借錢給兒子。
接手舊城改造項目
1971年,羅康瑞正式創辦瑞安建築公司(瑞安集團前身),創業前七年,他沒有休息過一天,每日工作16至20個鐘,經驗不足的他甚至夜不能寐。回憶起那段經歷,羅康瑞曾坦言:「雖然痛苦但寶貴,讓我知道做事情是怎樣的過程。」上世紀80年代初,瑞安拿下九龍灣麗晶花園項目,贏得「公屋專家」名頭。「這個是破紀錄的,從簽約那天開始到我交樓只有20個月。這22棟、34層、6,000個單元的房子,給我賺了3億元。」
1985年時上海經濟不景氣,羅康瑞這時卻選擇進軍上海做投資,雖然當時他連普通話都說不好,必須請翻譯,但他自稱從來不只看眼前,而是看得長遠。真正令羅康瑞一戰成名的,正是上海的「新天地」項目。1996年,在上海市政府的邀請下,羅康瑞接手了太平橋棚戶區改造項目,計劃打造成集「住宅、辦公、零售、娛樂及文化」為一體的城市中心社區——新天地。
然而,當時此方案備受質疑,「坦白說,當時真的想過如果做不好失敗了會怎樣。我記得很清楚,我最後要拍板的時候,問了財務董事一句,我們要是做了這個項目,失敗之後會不會破產。他說那肯定不會,我說好,那就做吧。」羅康瑞事後回憶起來這樣說。於是羅康瑞力排眾議,自掏腰包,先期投入8億元啟動項目,並於1999年開始對這片老舊石庫門進行改造。他們小心翼翼地拆除多餘建築,給外牆注入德國護牆膏,內部「偷樑換柱」換為鋼結構,將牆頂起埋入水、電、煤氣等系統,只為將上海最典型、古老的街區保存下來,變為最新銳奢華的消費場所。
檢討自己危機感不足
並且,在房屋改造完成後,羅康瑞從一開始,就把招商方向定在「吃喝玩樂」領域的商家。另一個眼光超前的決定,就是為新天地建造大規模的地下車庫。耗資14億打造的「新天地」在2002年正式開業,餐飲、娛樂、文化等多家商戶聚集於此。新天地的開發模式表明了城市改造存在另一種可能:文化、歷史和商業可以很好地融合。如果做出來後無人問津,羅康瑞的14億元可以說是白做,但他堅信這個項目會有前景,所以堅持了下來。
如今,新天地的名氣如日中天,為羅康瑞贏得「上海姑爺」的美稱。隨著上海新天地的成功,內地數十座城市,邀請他參與舊城改造。他便開始在二線城市開疆擴土,然而買地太過隨意,以至於投資與回報不成比例。更嚴重是2008年,瑞安有一筆3.75億美元債券到期,他本以為沒有壓力。意外的是,當年美國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出了事,這種危機時刻,原本承諾解決問題的美國一家銀行突然停止貸款,羅康瑞自己的錢又匯不出去,差點導致公司破產。
萬幸的是,在他的努力下最終得到了銀行支持,公司安然無恙。經歷這次危機,羅康瑞做了嚴格檢討,認為自己危機感不足。更藉此機會對公司成本較高的架構進行了徹底改革,提出輕資產戰略,提升資產周轉率,增強現金流,建立了穩健的財務基礎。
引入學院派管理方式
眼光獨到的潮汕商人羅康瑞,在創業伊始就摒棄了家族式的管理方式,採用較科學的學院派管理模式。1971年,當他拿著父親借給他的10萬元創辦瑞安建築公司時,他就制定了家族成員不能參與管理的原則。沒有家族成員的干涉,他做起事來更加得心應手、收放自如。每當有重大決策,他的高層管理團隊總能客觀地為他出謀劃策;當遇到事業瓶頸,他的團隊又能給他帶來靈感。即使是反對意見,亦可算忠言逆耳,令他受益頗豐。
他堅持做管理上的學院派,不僅和他所受的西式教育有關,也跟他對族群商業歷史的深入研究有關。在研究中他發現了不少寶貴傳統和理念,也看到了存在的諸多弊端,因此他學會了揚長避短,融入西方先進的管理智慧。獨到的發展眼光;加上不畏險阻、持之以恆、善於學習的品質,羅康瑞在地產及建築業上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