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資格互認 工程人才雙向接軌
就大灣區與英國工程業界合作的首個里程碑簽訂連接大灣區與
英國兩地的戰略合作協議。
此戰略合作協議將以促進全球STEM發展、
推動國際工程標準和專業工程師註冊國際互通化、
以及完善全球知識為主要内容。
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創會會長何臻言在歡迎辭中表示:「我們雙方(國際工程及科技學會與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皆十分重視彼此間的合作關係,希望透過這次合作可以釋放國內外的科創潛力,拓展工程師的發展空間,釋放人才流動的巨大潛力,推動香港、大灣區、甚至全世界的科技整體發展,共建國際科技創新社會。」
出席發布會的嘉賓,包括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名譽主席陳清泉、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國際會議輪值主席李鷹、國際工程及科技學會主席Bob Cryan和首席執行官兼秘書長Ed Almond,以及兩地政、產、學、硏、用等領域的嘉賓合共逾50人。
合作4大方向
國際工程及科技學會(IET)在全球擁有15.4萬名成員,是一個專業大本營,其文獻、資訊、方向及教育影響著全球工程界,地位舉足輕重。
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為貫徹落實大灣區科技與產業發展合作規劃,充分發揮該區的綜合優勢,整合世界及大灣區政、產、學、研、用專家資源,作為灣區科技產業企業溝通、交流、合作的平台。
雙方是次合作以香港為據點,促進大灣區與國際工程界交流,當中涵蓋四個大方向。
首先是促進國際和大灣區之間的技術交流及創科發展,科技議題包括技術與社會挑戰、專業道德、多樣性等,都是近期熱話。
其次是STEM及人才培育,IET在STEM方面的調查及研究非常深入,而且全球擁有一定認受性,因此希望將這些經驗帶到大灣區。
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較早前已舉行了不少STEM活動,並將繼續推行專業持續發展及學員指導計劃。
何臻言說:「香港的STEM教育比較表面,內地並不拘泥於STEM這個字眼,而是著重『科創』,令科技更加貼近現實生活,我們希望將IET在這方面的強項帶進來,同時加強區內及國際交流,讓年輕人打開眼界。」
吸收國際經驗
第三是科研領域上的合作,IET的國際級科研數據庫及索引,與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的科研網絡及專家組配合,進行不同的科研合作。
此外,出版行業標準和法規的刊物,包括學術倫理及道德的發展,例如論文質量、版權等。
最後是提升行業內的專業質素,包括製定國際工程標準,以及工程師專業資格互認。
何臻言說:「透過是次合作,期望令大灣區與英國的工程師,能以兩地互認為目標,在中、英地區皆具有相同認受性,並為世界各地的工程師打開內地的大門,亦幫助內地工程師走向世界,同時進行交流及合作。」
由於工程涉及多個範疇,包括電子工程、機械工程等,雙方將會按部就班,逐一開展資格互認的工作。
灣區國際產業發展促進會名譽主席陳清泉本身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是電動汽車、電力驅動、智慧能源學專家,他說:「IET的前身是IEE(Institution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它是全世界最老的工程組織,因為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英國,工程各方面的標準最先都由英國開始,內地早期的工程師,不少也在英國培養。」
一般人要成為國際認可的工程師,必須要先取得《華盛頓協議》(Washington Accord)認可的學位,這是一份針對工程專業本科生畢業要求的國際認證協議。
學生畢業後需要先實習兩年;再加上合資格的工作經驗,一共要過三關,才能成為IET的正式會員。
陳清泉說:「如果在大企業工作,相關經驗較容易獲得認可,在中小企便較難,若果本身在內地已經是很出色的工程師,可能純粹因為要過三關,便要像大學畢業生般從頭再經過資格審查,其實不是那麼理想,所以我們開放這個渠道協助這些工程師,讓他們吸收國際經驗。」
香港聯通世界
內地經濟起飛,大型基建陸續上馬,內地需要不少出色的工程師,包括來自海外的工程師,這次合作亦可以吸引外地人才。
陳清泉說:「如果海外工程師到內地工作,進入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較為容易,惟大企業或政府機構,絕大部分都需要專業認可的資格,透過這次雙方合作,能為外地工程師打開內地的大門。」
工程牽涉很多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工程師背負極大責任,故需要嚴格遵守專業道德,例如不能貪污或者污染環境等。
IET首席執行官和秘書長Ed Almond表示:「提高工程專業地位是我們工作的核心,最重要的是確保國際公認的質量標準。這就是為甚麼我們合作的其中一個方向是促進專業資格跨境互相承認,合作方中一個國家的工程師在另一個國家得到認可。」
專業註冊是展示國際公認的能力標準的重要職業里程碑,為僱主、政府和社會提供信心,表明註冊工程師和技術人員擁有和維持滿足當今需求所需的知識、技能和承諾,同時也滿足未來世代的需求。
陳清泉說:「這次大灣區和英國兩地協會的合作,選擇以香港為基地,正正是實踐國家主席習近平對香港的期望,透過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匯聚全球科技創新資源,令香港建設成國際創科中心。」
建立人才庫
雙方這次合作,讓內地工程師有機會「走出去」,在現時「人才荒」的情況下,豈不令人才外流?
何臻言說:「我個人認為應該利用政策、優惠或者科技去吸引及挽留人才,而不希望局限人才的發展,我們這次合作是『做大個餅』,培育更多人才,不單幫到香港、大灣區,還可以幫到全球,因為現時到處都是『人才荒』。」
陳清泉說:「內地經濟仍在發展,需要很多人才,但是人才必須要交流,這樣才會進步。而且香港或大灣區的工程公司,透過我們的平台,可以到英國甚至整個歐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