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反彈憑甚麼?要分清局內人與局外人|傅允軒
美匯指數在9月28日出現單日轉向,及至10月上旬傳出瑞信爆煲的消息,市場一度以為聯儲局會放慢加息步伐,就連早前美國財長耶倫甚至「打出開口牌」,直言須防美債流動性危機,令聯儲局處於十分尷尬局面。
尷尬,是由於今次通脹有別以往,並非由需求拉動,單靠聯儲局一味加息,本來就沒有對症下藥,正正常常的溫和加息,根本不能輕易消退通脹,如今被全美以至全世界對「強鷹」詬病。
放慢加息步伐,雖然可以一時滿足市場的脅迫,但如果較後時間美國通脹又再爆錶,聯儲局硬食多隻死貓將無可避免,所以不難理解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最近議息後的會後聲明中,並沒有附和市場的放鴿預期。
要分清局內人與局外人
雖然聯儲局此前亦沒作過明顯的轉鴿表態,但市場早已當正放鴿來炒。港股甫踏入11月便在炒內地通關,但在炒作題材的背後,必須要有點實質支持,筆者認為這個支持需建基於美元調整。
特別是筆者一直相信,過去半年本地股樓的跌勢,很大程度是在反映港元在聯匯捆綁之下的實際價值⸺當一個自由市場的貨幣不能自由浮動,資金只能通過資產價格的波動,對幣值作出合理的反映。
如果港股好友的炒作題材,得到美元回落在背後支持,肯定事半功倍。
構成港股反彈的元素,其一是看美元,其二是看技術因素。中共二十大完結之後,港股於10月24日急插千點,查實這類「偽突發消息」一點都不「突發」,就像早前的瑞信一樣,公司出現問題肯定早有端倪,而非一朝一夕,壞消息的「突發」,反而構成短線買貨的機會。
同理,中共二十大人事變動在局外人來看是突發,但對局內人來說應該早有預期。
如果有投資者把相關人事變動視作壞消息,但卻要到腸藏蠕動被畫出後,才懂得於低位大舉掟貨,想來好打有限。
圖表派要追蹤的是局內人的行動,局外人的舉動雖然可參考,但並非照跟,而是反向操作。
博反彈選美團
10月31日恒生指數下試14,597點低位,跟筆者在今年2月所定的下跌目標13,900點十分接近。
雖然筆者並不認為熊市就此見底,但由於要沽的都因中共二十大而沽了,短線潛在的技術沽壓本已大為減少,此時如果美元能夠配合調整,港股確有機會作出較為似樣的反彈。
相反,如果美元不跌反升,雖然可能限制港股彈幅,但亦可選取可攻可守的股份博反彈。
美團(03690)股價於24日至26日,營造出「早晨之星」轉向形態,反映跌近3月低位,有較為顯著的承接力。
此股早前率先收復「二十大」的失地,日線圖以「小雙底」回升,候回試10天線吸納,止蝕130元,反彈目標177元。由於波動較大,須留意注碼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