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或成下個自貿區試點
要聞:
18屆「三中全會」高潮迭起,正當市場以為會議「無料到」之際,於2013年11月15日中央突然發出一份洋洋萬字的《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內裏提到多項具體改革政策,刺激中、港兩地股市勁升。其中加快推進自貿區建設,更被視為十大主題之一。
自貿區有不同層次,在國際層面上,是指兩個或以上國家或地區互相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當中包括取消關稅及撤銷貿易限制等措施。 例如中國與東盟早已建立自貿區,大大促進兩地貿易往來。 另外,中國、日本和南韓在2013年亦積極談判成立中日韓自貿區的可能性。 「三中全會」後提到的自貿區,則不限於貿易層面,且具有更深遠的意義。 因為中央將視此為改革開放的試點,利用自貿區來探索一套,在投資與貿易上與國際接軌的新制度。 於《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文件清楚指出,建立自貿區是內地改革的重大舉措,在切實建設及管理好、擴大開放探索新途徑及累積新經驗外,還要在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干具備條件地方發展自貿區。
自貿區陸續有來
言下之意,除要加強發展現有的上海自貿區外,未來還會在不同省市成立更多自貿區。 內地自貿區只屬剛起步階段,上海自貿區於2013年8月獲國務院通過成立,9月29日才正式掛牌。 上海自貿區的其中兩個特點,其一是首度引入「負面清單」,列明企業不准參與投資的領域及產業。 不在「負面清單」上的企業,無論是外資或國企,均一律享有國民待遇,簡化審批時間及行政流程。 另外,自貿區亦被視為試行利率市場化及人民幣國際化的地區,為金融改革試水溫。 中央已把上海自貿區作為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試點,更有傳未來將放寬區內的銀行存款利率限制。
上海吸資近10億美元
上海自貿區成立後,吸引不少資金進駐。該自貿區成立首月,有接近10億美元的註冊資本。 其中外資有21家新公司進註,註冊資本達5.25億美元,當中不乏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內地則有213家新公司成立,註冊資本為27.5億元人民幣。 眼看上海自貿區的成功,其他省市亦相繼效法。 廣東、廈門、天津、青島及重慶等多個省市正密謀籌辦自貿區。 當中廣東省態度最積極,計劃以深化粵港澳自由貿易為賣點,將南沙、前海及橫琴打造成自貿區,面積逾1,300平方公里,較上海自貿區的28.78平方公里還要大逾40倍。 據內地傳媒指出,中央已口頭答應廣東的自貿區申請,故廣東最有機會成為下一個自貿區試點。 若然屬實,屆時位於廣東的港口、物流及地產類股份,或有機會再借自貿區概念而乘勢炒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