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債有增無減 單靠賣地難填氹
要聞:
內地地方債務危機又再升溫。國家審計署於2013年6月10日發表報告,指內地36個地方政府於2012年底的債務餘額達到38,500億元人民幣,比2010年上升12.94%。有預測指地方債規模可能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為內地經濟埋下巨型計時炸彈。
地方政府債務支出主要為交通或城市建設。地方債問題源於2008年金融海嘯,當時中央為刺激經濟增長,不惜豪擲40,000億元人民幣大搞基建。 惟各省政府未做過基建成效評估,便上馬動工。結果40,000億元人民幣資金大部分只是藥石亂投,不少基建項目只是「大白象」。 由於基建項目投資巨大,惟收益卻較預期少,未必能償還銀行的貸款或發債利息。久而久之,地方政府亦債台高築。
地方債或逾20萬億
2010年國家審計署對地方債進行評估,發現全國地方債總額竟達到10.7萬億元人民幣。然而,地方債問題有變本加厲跡象。 國家審計局2013年再次發表的地方債報告,雖然未有再提及全國地方債總額數字,但單以36個地方政府兩年間債務增長12.94%計算,意味2012年底全國債務有機會超過12萬億元人民幣。 不過,市場人士認為地方債總額遠比上述數字高,前財政部部長項懷誠於2013年4月的博鰲亞洲論壇上,便預計地方債總額或超過20萬億元人民幣。另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第一副總裁David Lipton,在2013年5月訪京時亦透露,內地地方債規模已達到國內生產總值(GDP)50%。 以2012年底內地GDP為51.9萬億元人民幣計,即地方債已超過25萬億元人民幣。
除地方債的量外,其質素亦甚受市場關注。 在國家審計署報告內,指出有九個地區的債務率(債務餘額與地方政府綜合財力比率)超過100%,最高地區達188.95%;若加上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最高更達到219.57%。
新債冚舊債陸續有來
此外,有14個省會城市政府債務已逾期,總額達181.7億元人民幣。另有五個省會城市在2012年新債還舊債比率超過20%,反映地方政府償還債務壓力極大,單靠賣地亦難「填 氹」。 事實上,地方政府「借新還舊」債的風氣2013年仍持續。 財政部於6月公布,與安徽、福建、新疆及甘肅省協商後,計劃發行面值合共422億元人民幣的地方債券,有傳超過三分之一的資金是用於償還舊債。 有業內人士預期,2013年是地方政府債券還本付息的高峰期,認為未來仍會陸續有地方政府舉債集資。 基於地方債務有增無減,評級機構惠譽及穆迪於2013年4月已相繼調低中國的信貸及債務評級,前者由「AA-」降至「A+」;後者則由「正面」下調至「穩定」。 種種數據顯示,地方債有升溫危機。 內地全國銀行於2013年首季的貸款損失準備雖然提升至15,000億元人民幣,但相對逾25萬億元人民幣地方債而言,還是小巫見大巫。一旦違約,破壞力不能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