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走希臘 不能承受的震盪
要聞:
歐債危機揮之不去,拖累恒生指數於2012年5月11日跌穿20,000點。然而,幾乎每次重提歐債危機,都會與希臘有關,是次也不例外。市場開始議論紛紛,若歐元區毋須為希臘傷神,歐債問題或許不至如此嚴重。由此亦衍生相關新生字—Grexit,即Greek Exit,意思指希臘退出歐元區。
追溯歐債源頭,可回顧至2009年底,包括希臘等歐洲國家因財政問題,令其在主權債務上出現違約風險。其後多個歐洲國家,如意大利、西班牙及葡萄牙等,均遇上類似問題,繼而違約問題就如流行性感冒般,迅速擴散至整個歐洲大陸。連較大的經濟體德國及法國均受牽連,而事件的主角希臘不時爆出負面消息,令歐債問題愈演愈烈,希臘是拖累整體歐元區經濟的毒瘤。1992年歐盟首腦會議在荷蘭馬斯垂克簽署《歐洲聯盟條約》,決定在1999年1月1日開始推行單一貨幣歐元,並在參與歐元區的國家實施統一貨幣政策。2002年1月1日起,全新歐元紙幣和硬幣正式流通,但歐盟成員國英國、瑞典和丹麥決定暫不加入歐元區。
要出局須一致達成協議
事實上,歐元區並非想入就入,要加入歐元區,須要符合一系列準則。當中包括國債必須保持在國內生產總值的60%以下;通脹率不能超過三個最佳成員國過去一年通脹率1.5個百分點等。希臘位處歐洲史上具特別意義的巴爾幹半島南端,該國更被譽為歐洲文明的發源地,旅遊業是當地的經濟支柱。然而,希臘政府欠債纍纍;加上國人生活奢華,欠勤奮工作,令國家面臨債務違約之路。希臘沒有在歐元區成立之初加入,其於2000年達到標準並於2001年1月1日才入區。其後亦再有其他國家陸續加入歐元區,包括2011年1月1日加入的愛沙尼亞。截至2012年,歐元區共有17個成員國。歐元區成立至今,從沒有一個國家被逐出組織以外。若希臘退出,將會是有史以來的首次。事實上,歐元區並無為退出而定立明確指標。據2007年《里斯本條約》,要訂立退出條件,須得到委員會的過半數通過。那麼,若然希臘被「叮走」又會產生甚麼影響?簡單看,對歐元區而言,「毒瘤」已被切除,問題再惡化機會減低,而留低的成員國減赤決心亦會更大,歐債問題有望見曙光。但想深一層,今日可以踢走希臘,難保日後不會再有成員國家被踢走。長此下去,成員國遇上違約風險,就將其踢走,最終留下的可能就只有法、德等寥寥幾個國家,而來之不易的歐元區體系將會瓦解。若歐元區出現如此大震盪,全球經濟將產生甚麼影響相信無人能料,而金融行業如銀行等,大部分持有不少歐洲國家債券,估計所受打擊亦會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