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獲放行 市場肥缺此中尋
要聞:
中國證監會2012年底不但通過新修訂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大為放鬆公募基金的監管,同時公布《資產管理機構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業務暫行規定》,容許證券商、保險商及私募基金三類金融機構展開公募基金業務,本港上市的內險股及內地券商股股價因此勁升。究竟內地公募基金業務是否一塊肥肉?未來發展前景有多大?
基金有分公募及私募,前者是公開募集的基金,一般市民都能夠買到,透明度較高,但監管卻較嚴厲。後者則只向特定投資者銷售,基金投資靈活性較高,可投資的範圍亦較廣。但由於透明度不高,故風險亦較公募基金大。內地1998年才開始發展公募基金市場,至2012年僅14年,歷史不算悠久。雖然該行業起步遲,但增長潛力相當巨大。據內地數據公司統計,2012年公募基金資產淨值達28,700億元人民幣,較2011年上升逾三成,規模創近五年新高。但與外國相比,規模仍然是小巫見大巫。
基金發展大幅落後
據美國投資公司協會(ICI)統計,至2012年6月底止,中國基金資產淨值為3,711.5億美元,佔全球僅1.5%。反觀金融業極發達的美國,基金資產淨值達到12.2萬億美元,佔全球49.2%。盧森堡、澳洲、法國、愛爾蘭及巴西基金資產淨值規模也逾10,000億美元。另外,中國基金資產淨值相對國內生產總值(GDP)百分比也十分低,可見內地基金業發展仍大落後。其實,內地公募基金在金融海嘯前也曾經歷過爆炸性增長期,當時公募基金主要為股票基金。2006至2007年A股大牛市時,資金紛紛追捧股票基金,公募基金業進入前所未有的繁盛期。公募基金資產規模由2005年底僅逾5,000億元人民幣,大幅升至2007年底逾30,000億元人民幣。惟金融海嘯後A股大幅調整,公募基金規模隨即縮水,資產淨值常徘徊在20,000億至26,000億元人民幣之間,陷入停滯不前狀況。直至2012年,內地推出不少措施支持金融業開拓創新產品,公募基金亦開始推出創新基金產品,如低風險的債券型基金、跨市場及跨境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及短期理財型基金等。
新措施助擴大基金銷售
尤其是2012年A股表現疲弱,內地投資者亦開始將目標轉移至海外市場,要投資海外便要透過「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這令QDII型基金需求大幅上升,成為基金業增長再起步推動力。最近新修訂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將於2013年6月1日開始實施。當中很多不合理的約束將鬆綁,發行產品門檻降低,公募基金在投資靈活度上追貼私募基金。另一方面,新修訂將容許合資格的保險公司、證券商及私募基金發行公募基金。由於這些金融機構有不同的客戶群,亦會擴大公募基金的銷售範圍。在新的《證券投資基金法》實施下,很多金融業人士預期內地基金業將進入第二次爆炸性增長期,投資者可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