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有道】上市路衝線 Lyft爬Uber頭 有望成為今年首隻上市獨角獸
撰文:黃瑋傑|圖片:Lyft官方網站
據了解,2018年12月Lyft和Uber都提交了上市申請,但受美國政府停擺影響,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關閉了35天。
而在收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反饋之後,Lyft搶先一步重新提交了新的草案,而Uber似乎還未有任何動靜。
Lyft自2012年開始從事網約車業務營運,現時已將業務擴展至順風車、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單車、公共交通以及自動駕駛四個部分。
與Uber不同的是,Lyft的營運區域一直集中北美地區。
加大補貼力度搶市場
其招股書引用RakutenIntelligence的數據稱,於去年12月,Lyft佔美國網約車市場分額約39%,平台用戶註冊用戶數3,070萬戶,註冊司機190萬人;其中網約車業務活躍乘客1,860萬人、活躍司機110萬人。
不過,根據其他渠道資料,截至去年10月,Lyft的市場佔有率僅為28%,與Uber的69%有一定距離。
此外,Lyft的規模亦不及Uber。2018年第三季度,Uber總銷售額逾29.5億美元,Lyft則只是5.63億美元。
為了追上Uber,Lyft近幾年著力擴張和進行融資,包括加快招募司機,將服務城市從全美160個擴展至美國和加拿大的350多個。
在用戶方面,為了搶佔更大市場分額,Lyft在美國市場加大了補貼力度,令最少三分之一的乘客享受到優惠,這一舉措亦令其市場佔有率在短期內上升了4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為了獎勵長期駐守其平台並作出重要貢獻的司機,Lyft向至少有10,000次出行紀錄的司機提供1,000美元獎勵,獲獎勵司機可選擇現金或以IPO價格轉換為Lyft股票;而滿20,000次出行紀錄的司機,更將可獲得10,000美元的獎勵。
不過,提供大量補貼和獎勵,令Lyft面對融資壓力。去年6月,Lyft在CapitalG和KKR等私募公司領投下融得6億美元
當時估值達到150億美元;而今次IPO的目標估值介乎200億至250億美元,但與Uber此前傳聞的1,200億美元估值亦有一定距離。
由於Lyft進行過多輪巨額融資,其創辦人股權被大幅稀釋,兩位辦辦人Logan Green和John Zimmer均僅持有120萬股,持股比例都不足1%。這也是Lyft採取AB股雙股權結構的主要原因;相同股份下,B類股票的投票權是A類股票的20倍。
三年累虧近23億美元
業績方面,Lyft招股書顯示,2018年實現收入21.57億美元,遠高於2017年的10.6億美元和2016年的3.43億美元。
不過,和許多互聯網「獨角獸」一樣,Lyft的營業收入迅速增長的同時,虧損也不斷擴大;其2018年淨虧損達9.11億美元,遠高於2017年的6.88億美元和2016年的6.83億美元。
最近三年,Lyft累計虧損已經達到22.82億美元;而Uber自成立以來虧損額,更已超過100億美元。
Lyft的虧損除了是由於乘客補貼和司機獎勵等開支造成外,還因為研發支出高企所致;如剔除研發成本,Lyft在2017年和2018年的虧損基本持平。
編按:作者黃瑋傑是輝立証券及輝立資本管理董事,1976年開始接觸股票,見證過去四分之一個世紀香港股市每一個牛市及熊市,實戰經驗豐富。上世紀80年代投身證券業,主力負責資產管理,並為多份財經報章及雜誌撰寫專欄,著作有《炒得精叻》。作者為證監會證券交易負責人員,可就證券提供意見。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