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媽苦等公屋6年 發文嘆用盡3次機會「好失望」:長康邨細到爆!
廣告
房屋署最新數據顯示,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不少人都希望儘快獲派合心意的單位。近日有女網民發文,指自己一家輪候公屋6年,並用盡3次編配機會,最後獲派長康邨「細到爆」的單位,被眾多網民批評「奄尖」!
女子獲派公屋呻「細到爆」
近日,有一名女子在Facebook專頁「香港公營房屋討論區(FB版)」發文,指自己一家三口輪候公屋已6年,早前已經兩次拒絕房署的編配,但未有交代原因。最後一次獲派長康邨康順樓一個三人單位,不過她表示十分失望,形容單位「細到爆」。
翻查資料,長康邨位處青衣島南部,屬青衣島內最大型的公共屋邨,而康順樓於1986年落成,屬標準Y1型大廈,2至3人單位一般面積為24.35平方米(約262呎)。
貼文引來網民熱烈討論,不少網民批評事主挑剔、要求過高,而且身在福中不知福:
- 「俾千零蚊租嫌細,劏房7千蚊仲細。」
- 「呢間大定劏房大。」
- 「有瓦遮頭仲喺度嫌細。」
- 「出面有人用6、7百萬買納米『豪』宅,都係二百幾呎。」
- 「我以前 4 個成人住類似單位都住咗 10 幾年。」
亦有網民表示,由於已經是第三次編配,即使不合心意,也可以「住咗先」,日後再考慮抽居屋。
- 「頭2次比屋你又唔要,到第3次派乜野屋比你都要硬食。」
- 「攞咗先,然後再去抽居屋或者綠置居」
公屋「納米化」
根據房委會數據,細單位數目較5年間有增長。在2016年,少於215呎的公屋合共佔13.1%,2021年時增至13.3%。
雖然細單位的比例上升,但公屋人均居住面積越來越大。在2021年,公屋租戶的人均居住面積平均數為145呎,較6年前141呎、11年前137呎多。
公屋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
房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年,當中長者1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在2022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 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圖片來源:房屋署、政府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