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 住屋需求

平衡住屋需求 長遠規劃未來

資助房屋

廣告

有團體發表一份公私營房屋供應報告,指未來五年(2023至2027年)私人住宅年均落成量將達約19,000伙,惟因為熟地不足,其後五年(2028至2032年)的落成量預計約13,900伙,下跌近三成。因此,該團體建議,加快開拓「北部都會區」,確保未來10年公私營房屋供應達標。

事實上,短期內的本港房屋供應仍充足。據房屋局公布最新「私人住宅一手市場供應」資料,未來三至四年一手供應(包括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熟地)、已落成未售出單位數目、建築中未售出單位數目)於今年首季錄10.7萬個單位,按季增加2,000伙,續創紀錄新高。隨已批出土地可隨時動工(熟地)的單位,以及已落成未售單位數目,於今年首季雙雙按季增加,即使建築中未售單位減少,依然推高未來三至四年供應進一步向上。

北部都會區成供應重鎮

未來三至四年供應上升的其中原因是受熟地增加帶動,而近數年熟地增加則主要來自補地價及重建項目。近幾年賣地中,官地佔比較少,反而補地價及重建項目佔較多。而以過去六個財年(17/18至22/23年度)計算,來自私人發展/重建項目佔比,平均每年達45%,當中21/22年度高達73%;反觀,前六個財年(11/12至16/17年度)有關佔比僅約18%。相對之下,即官地、鐵路物業及市建局供應佔比合計,由前六個財年平均每年約82%,大幅減少至近六個財年平均約55%。

由此可見,私人發展/重建項目對土地供應於近年愈見重要。若然未來補地價或重建可以加快,相信有助土地供應增加,而中短期「北部都會區」將會是一個土地供應重鎮。而未來的供應是多是少?其實很視乎需求。在規劃長遠房屋供應前,必須先考慮市場的消化能力。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相信以現時的供應量來看,市場仍有足夠的能力吸納。

綜合屋宇署資料顯示,2月私人住宅落成量錄3,115伙,較1月3,178伙微跌約2%,而首兩個月合共達6,293伙(見圖表)。雖然首兩個月落成量偏高,但比起去年同期7,312伙,仍少約13.9%,而更重要的是,當中近六成已售出,可見購買力充足。展望未來,隨通關及各項人才計劃的推出;加上移民潮的高峰期或已過,相信短期內本港對住屋的需求將有增無減,長遠仍然繫於政府的規劃。其實政府在留意房屋供應量的同時,亦應就整體城市發展提出詳細的藍圖,重新估算疫後的人口增長情況,從而作出最好的平衡,避免供過於求。

平衡 住屋需求
(圖片來源:綜合屋宇署資料製作)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布少明圖片來源:Unsplash,綜合屋宇署資料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