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房產240萬美金成交 加密貨幣認受性大增 虛保搶攻NFT市場
打造元宇宙也是在開發一個新的經濟模式,據彭博信息(Bloomberg Intelligence)估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到2024年,可能增加至8,000億美元(約6.24萬億港元)。
市場預測,未來數年元宇宙將發展成為一個能充分發揮功能的經濟模式,為現實生活提供一個互相連接的虛擬體驗。
投資者對虛擬資產,由最初的陌生抗拒,至非同質化代幣(NFT)熱潮在2021年開始席捲全球,是明顯的轉捩點,不少名人都斥資買入加密藝術品。
這些加密藝術品是數碼藝術品,例如錄像、圖像、音樂或3D物體,原本在網上任人免費欣賞,任何人都可以複製、儲存和分享。
但NFT作為獨一無二、可驗證來源的特質,確保了數碼藝術品的稀缺性和原始所有權。投資者通過NFT,買下數碼藝術品的擁有權,賦予數碼藝術品價值。
售NFT資產須付氣體費用
投資者透過交易平台投資NFT,OpenSea,是目前最大型的NFT交易平台,交易通常以加密貨幣進行,支援以太坊進行交易。
交易可以固定價格購買NFT或以拍賣形式競購。要競購這些數碼資產,買家需要開立加密貨幣的電子錢包,並把資金兌換成加密貨幣,如以太坊。
一旦買入後,買家便擁有該數碼資產的擁有權,若想再轉售,可以把該數碼藝術品再放在交易平台上出售。
但要留意,交易平台會收取NFT銷售費用,費用會根據NFT使用的區塊鏈網絡波動,因為驗證NFT所需的區塊鏈計算消耗能源,這稱為「氣體費用」(Gas fee)。
不只在網上交易平台,就連傳統的拍賣行如蘇富比(Sotheby’s),在2021年6月初,都在網上舉辦「Natively Digital」拍賣,是該拍賣行第二場NFT專場拍賣。
所有拍賣品均以100美元起標,買家可用法定貨幣或加密貨幣,包括比特幣(Bitcoin)或以太幣(Ether)付款。
NFT的前景看似不俗,然而,要留意的是,由於NFT一般都以加密貨幣進行交易,NFT物品的實際價值,很容易受加密貨幣市場影響。
倘若遇上加密貨幣價格跌市,即使NFT本身的收藏價值不變,亦有機會受加密貨幣價格影響。
幣價震盪 無損巿場興趣
在近期,加密貨幣價格就伴隨美國股市下跌而出現震盪。根據交易平台Coindesk報價,全球市值最大的加密貨幣比特幣,在1月24日價格跌破33,000美元,創2021年7月以來的最低水平。
與比特幣在2021年11月10日,創68,990.9美元的紀錄高位相比,跌幅更是擴大到50%以上。
觸發加密貨幣這輪震盪,原因普遍歸究於美國聯邦儲備局料將加快縮減購債,並發出加速上調利率的訊號,令投資者沽售高風險資產。
因利率上升往往會導致更激烈的板塊輪動,投資者會拋出加密貨幣等高風險資產,轉向更安全的資產,例如價值股。
在市場預期美國加息逼近下,意味著加密貨幣價格在未來幾個月,可能會面臨進一步震盪。
不過,對加密貨幣愛好者來說,這輪的下跌不應該太過令人驚訝。雖然加密貨幣價格向來大上大落,但不少人對仍投資加密貨幣感到興趣。
而且,虛擬世界中的交易通常以加密貨幣進行,隨著NFT和元宇宙熱潮的發展,以加密貨幣付款相信會更容易被市場所接受。
虛保承保NFT資產
有機會阻礙NFT發展的隱憂,還有安全性,買家在建立加密錢包後,須小心收藏加密錢包的助憶詞,避免藏品被駭客盜取。
過往有不少加密貨幣交易所遭黑客攻擊,招致損失的情況。由於數碼資產屬新興市場,傳統保險公司一般不願意承保。
虛擬保險公司OneDegree此前就推出數碼資產保險,承保加密貨幣、證券形代幣及NFT資產,為首間提供數碼資產保險的本地險商。
不過,OneDegree只承保香港數字資產交易集團(HKbitEX)旗下的數字資產託管服務平台ON1ON,所託管的加密貨幣、證券型貨幣和 NFT資產
OneDegree承諾承保最多1億美元的保額,保險承保數碼資產平台,因為自然事件引致錢包實體損毀、網絡安全威脅如外部黑客攻擊或惡意軟件攻擊,以及因員工盜竊,如蓄意或不誠實行為所導致的損失。
至於實體錢包的正常損耗、智能合約風險,以及疏忽或董事和主要管理層欺詐,都屬於不保事項。
延伸閱讀:ARKK重回「上升軌道」 Cathie Wood掃愛股:大特賣!比特幣2030年升至780萬
延伸閱讀:19歲男大學生瞓身「私追」 馬斯克擬付4萬元打發粉絲 反被還價40萬元兼被批寒酸
美股、加密貨幣成新趨勢,想了解但無從入手﹖港股又點做先可以趨吉避凶﹖經一全新推出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訪問業內專家獨家俾料,提供深入淺出分析;影片、專欄、文字報道各適其適。而家有早鳥優惠,每月10美元,點擊連結,就可以早訂早享受﹗
【共肥不自肥,賺錢預埋你﹗】
patreon訂閱號【經一共肥計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