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擔當「創業燈塔」提升港商北上存活率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被訪者提供
政府的青年發展委員會於今年2月,公布青年發展基金下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資助計劃(創業計劃),以及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基地體驗資助計劃(體驗計劃)的獲資助機構名單。
創業計劃批出約1.3億元與16間非政府機構舉辦大灣區青年創業項目,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是其中一個受惠機構,亦是唯一一間單純做青年創業的非牟利機構。
分階段發放資助
該會合共獲得近1,000萬元的資助,其中約650萬元用於資助大灣區青年創業項目,另約300萬元作為支援相關項目的資金。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自4月公布起,合共接獲逾250個團隊報名,經多輪篩選,最終選出24個團隊,並於今天作最後輪選,預期於9月底至10月初對外公佈名單。
Calvin說:「優勢團隊將由創業導師指導,協議創業流程,並因應項目及需求,分階段發放資助。」
創業導師將會審視團隊的意願,以及項目內容,協助選擇落戶的城市,因為每個城市的政策各異,必須先了解如何受惠於各項政策。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業計劃」並無限制行業,不少參加團隊是創科行業,當中有部分計劃專注於發展香港本土市場,但也有很多團隊計劃到大灣區發展。
至於未能獲得資助的200多個團隊,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將繼續提供各式支援,協助他們實現創業大計。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是由香港青年協會支持及推動下於2015年成立的非牟利機構,創會董事局成員均為「滙豐青年創業大獎」及「香港青年創業計劃」的得獎者。
減省溝通成本
該會的服務對象是18至45歲的香港創業青年,包括已經開展事業,或者有志創業人士,現時擁有超過300間本地初創企業會員。
「坊間有很多商會,而總商會較少,與人較有規模的感覺,但註冊相對較難,可幸我們獲得香港青年協會及黃䓪鳴博士的支持,因而成為香港青年界別唯一一個總商會。」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董事局共有14名董事,其中兩名由青協指派,以監督該會的運作。
會員來自各行各業,包括提供網頁設計等的一人公司,以至從事餐飲業、專業服務、KOL、大數據、金融科技及生物科技的中小及大型企業,當中也有正在準備上市的公司。
「創業其實是九死一生,總商會的宗旨是支援創業人士,讓他們少行冤枉路,至少先了解自己是否適合創業,或者創立怎樣的事業,提升創業的存活率。」
總商會成立六年以來,經已建立起龐大的人脈網絡,遍布大灣區所有城市,隨時能夠充當創業人士進入該區的「盲公竹」,進行各式各樣的對接。
「港人不熟悉內地營商環境,如果單打獨鬥,凡事從官方渠道出發,非常費時失事,溝通成本極之高昂,而總商會與不同的對口單位建立關係,能夠即時對接。」
曾經有一個從事環保餐具的會員,想要找產自四川的某種竹葉作為原材料,但花了兩個月時間也茫無頭緒,後來經該會鋪橋搭路,於兩個星期內找到合適的供應商。
搭國策順風車
內地主要以普通話溝通,港人未必適應語言環境;加上中港兩地文化差異,內地的術語不是一時三刻可以明白,該會與不少港人營運的平台建立關係,為港商解決各式問題。
其中一個合作夥伴是廣州市天河區港澳青年之家,是獲得當地政府支持、由港澳人士營運,與港商「同聲同氣」,深切明白需求,同時能夠梳理背後的程序。
港商北上第一步,要註冊公司及開立銀行戶口,但程序極之繁複,該會的會員只需提供名字及相關資料,對口單位便能夠代為辦理。
「內地行政流程不斷改善,由深圳南山開始推行,以往因應同一件事,往返十次也未必有結果,現時只跑一次,首次親身前往認證,往後補交文件全部電子化,節省不少時間。」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自成立以來,一直舉行各式活動,包括研討會及考察團,2020年初爆發疫情,令一切停頓,唯有轉到線上舉行,包括邀請不同創業基地進行分享。
此外,疫情令各行各業重創,該會代表會員向政府部門反映意見,直接或間接推動延長中小企貸款的還款期、發放消費券等。
「近期我們推出調研,發現會員進軍大灣區的熱度仍然熾熱,意屬落戶地點依次為廣州、深圳及珠海。」
當中,中、港兩地正式通關,該會將舉行實體活動,尤其是到不同城市考察,與對接單位會面等。
「國家近日發表『14•5規劃』,這是香港首次參與中央的五年計劃,年輕人應該細心了解當中香港相關的政策,因為對應國策發展,猶如搭上了『順風車』。」Calvin說。
輸時間贏經驗
香港青年創業家總商會創會董事局成員擁有三年或以上的創業經驗,當中不少人將業務拓展至大灣區,包括Calvin本人。
Calvin是金記控股有限公司行政總裁,他本身是會計師出身,在港開展會計師樓,於上環及尖沙咀設有據點,並將業務拓展至深圳福田。
福田據點主要為北上發展的港商服務,包括解決不少會計上的問題;同時為有意進軍香港市場的內地企業服務,協助他們理解香港會計準則及一般做法。
此外,Calvin結識內地的地產發展商,因而於五年前,與對方合作,在天津開展餐飲業務,合共開設六間分店。
「天津距離香港太遠,完全不接地氣,對接不來,溝通成本極之高昂;加上管理困難,最終將業務出售與合作夥伴,雖然浪費時間,但賺取了經驗。」
Calvin正在摩拳擦掌,準備再戰內地餐飲業,這次會選取飲食文化相近的大灣區,尤其意屬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