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三分一病假係「假病假」 員工唔帶靈魂返工 僱主應該點做?|司徒永富
廣告
曾經看過一篇報道,由不同行業的「小薯」道出工時長的苦況,作為管理人,亦是「打工仔」的筆者,內心也有很大共鳴。
其中有一位會計從業員,形容她的工時是朝九晚三,是深夜三時才下班,回家洗個澡,小休又要上班。 一位印傭,形容自己好像賣了身般,僱主半夜肚餓,也叫醒她煮宵夜。 一位老師,形容工時是24小時,除了批改作業外,還要兼顧課室以外的「學習體驗」活動和行政工作,回家還得處理學校事務,她和丈夫是不折不扣的「無飯」夫妻。
![香港人三分一病假係「假病假」 員工唔帶靈魂返工 僱主應該點做? |司徒永富](https://images.edigest.hk/wp-content/uploads/2020/12/010_12731514005fc7656d47530.jpg)
窮忙族有返工無放工
上述「苦主」比比皆是,每天都可以在工作間找到,有朋友乾脆形容這群「窮忙族」(心靈貧窮、身體忙碌),為「有返工無放工,唔知點就十點」,甚是無奈。
不要以為長時間工作對企業和社會不會帶來傷害,需知物極必反。 員工的心理、生理出現問題,企業及社會都要付上沉重的代價。 例如不少家庭、婚姻、情緒及個人健康問題都是從工作壓力、身心失衡而來,這些代價往往是由企業運作失效及社會醫療系統來承擔。
筆者的經驗是,即使員工準時上班,作為主管的,也不要開心,因為這只表示員工的軀殼回來而已,但靈魂很有可能仍是躺在家中的床上。
被迫自我平衡作息
有研究發現,香港人最開心和最不開心的事均是與工作有關:最不開心是上班和失業;最開心是不用上班但有糧出。
又有調查訪問11萬名「打工仔」,原來有三分之一的病假都是「假」的。 筆者猜其中有不少不一定是刻意欺騙僱主,只是被迫自我進行「平衡作息」的調節。
有老闆朋友沾沾自喜地對筆者說,他的寫字樓每晚九時,還是很多員工為他拼搏,然後筆者問:「為甚麼你會知道呢?」他說:「因為我也是九點、十點都未下班。」 筆者心中便有了答案:員工不下班,因為老闆未下班;老闆不下班,因為不放心員工早下班。
這又何苦呢?不如放棄「量變帶動質變」的迷思,集中發揮團隊精神、簡約工序、互相釋放,早點帶著靈魂下班;明早帶著靈魂上班,相信工作質與量均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