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花清瘟膠囊「一疫成名」 創始人吳以嶺掛號費僅收8元:范仲淹啟發了我!
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關鍵戰役中,以嶺藥業連花清瘟膠囊「一戰成名」,在國家針對新冠疫情的診療方案中,被廣泛推薦使用。
產品知名度大增,內地市場需求顯著增加,還打開了國際市場,實現銷售快速增長。
從小小研究所到百億元人民幣上市公司,從創業者到醫藥公司掌門人,目前為以嶺藥業董事長的吳以嶺,創業之路似乎是命運的選擇。
1949年,吳以嶺出生於河北一個中醫世家,父親吳世升是地方小有名氣的中醫,祖孫三代積累了大量醫學典籍。
「受范仲淹的『不為良相便為良醫』的思想影響,我告訴父親,我說把你的醫書給我。」之後吳以嶺跟父親學習中藥材知識,十年苦修積累的大量中醫藥知識,為他日後的中醫藥之路打下堅實基礎。
1977年恢復高考後,吳以嶺考入河北醫科大學中醫系,只用了一年零三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醫學系五年的課程,被南京中醫藥大學錄取為首屆碩士研究生。
1982年,33歲的吳以嶺研究生畢業,到河北省中醫院心血管內科正式成為一名中醫大夫。
研究蟲類藥聞名
在行醫期間,吳以嶺的一位冠心病患者,誤把一包蠍子熬了喝,卻意外感覺自己身體特別舒暢,心絞痛也好了。
在給患者進行了心電圖之後,吳以嶺確定了蟲類藥在解除冠心病、心絞痛方面的療效。
他開始研究蟲類藥,經多次臨床實踐證明,由五蟲等組成的方劑不但不是「毒藥方」,甚至他以此為基礎研發出的「通心絡」處方,用於治療心腦血管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療效。
後來,吳以嶺領悟到,如果製藥,社會效益肯定大得多。「我堅信,創新成果應當產業化。」吳以嶺決定從通心絡處方開始創業。
1992年,胸懷一顆「大醫濟世」之心,吳以嶺開始了創業生涯。「1992年剛辦時就是一個小門診、一位醫生和一張桌子。」
他成立的石家莊開發區醫藥研究所正式掛牌營業,在租來的平房內,幾位合伙人自己安裝化驗室和藥房,沒有節假日,拿著微薄的薪水,憧憬著未來。
拒絕來港設研究所
當時有香港富商找到吳以嶺,並出資100萬元,邀請他去香港建立研究所,但他拒絕了。
他說,「現在已跟著我來做的有十幾個人,你把我搬到香港去,這些人怎麼辦?他們都辭去了各自單位的工作來到這裏,我走了他們怎麼辦?」最終,他決定留在家鄉的做出一番事業。
剛開始藥物賣不出去,成了最頭痛的事情,吳以嶺無奈之下直接免費送藥。在「通心絡」逐漸打開市場之後,以嶺藥業業績也一飛沖天。
到1999年,醫藥研究所已經初具規模,正式組建以嶺醫藥集團,註冊資本金為6,263.4萬元人民幣。
2003年「沙士」席捲全國,吳以嶺親自帶隊研發,從古書中對「瘟疫」的描述中獲取靈感,終開發出連花清瘟膠囊。
鑒於當時嚴峻的形勢及確有療效,該藥物很快就被投入使用。從2005年到2019年,連花清瘟膠囊累計18次被國家衞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部門,列為治療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診療方案。
2011年,以嶺藥業成功登陸深交所,在中小板掛牌。吳以嶺家族身家逾百億元人民幣,成為當時最有錢院士。
迅速打開海外市場
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3月,鍾南山院士帶領的研究小組發表論文,論證連花清瘟對新冠病毒有效,能夠起到阻止病毒複製的作用。
產品迅速打開海內外市場,疫情期間大賣,以嶺藥業迎來高光時刻。
2020年,在「2020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吳以嶺家族以170.8億元人民幣,排行第221名。
因新冠疫情影響全球,連花清瘟膠囊加快了國際的腳步,聲名遠揚的同時,也被海外留學生瘋搶。
2021年3月,內地首班援外防疫專家組馳援意大利,帶去的九噸物資中,包括10萬盒由以嶺藥業捐贈的連花清瘟膠囊,這為以嶺藥業打開歐洲市場版圖。
隨著年齡的增大,吳以嶺已退居企業二線,不再主管經營,但他一直堅持在每週二出門診,掛號費只要8元人民幣。
始終堅持工作在科研、醫療一線,為中醫藥的發展和學術創新傾注大量心血,他以身體力行,詮釋甚麼是「懸壺濟世、惠濟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