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活動要跑數 客戶齋攞紀念品 經費有限點生存?|我做marketing
2021年底,在第五波疫情出現前,市場的確出現過一陣子「小陽春」。各類型實體活動(in-person event) 數目慢慢增加,各公司的市場推廣人員,亦已經預訂了2022年的活動場地,一些熱門地點更是一場難求。
但隨著第五波疫情爆發,各大品牌活動又要再次回歸虛擬(virtual event)。彷彿看到曙光的marketer,又要再次掉入為虛擬活動諗橋「跑數」的漩渦。
兩年前疫情爆發,亦是虛擬活動開始慢慢盛行的時候。
兩年間各式各樣的網上研討會、大型峰會有如雨後春筍,包括現場直播的、預先製作好再播放的,甚至是實體活動融合網上直播的混合模式 (hybrid),應有盡有。
直至現在,筆者已感覺到市場開始對網上活動感到麻木。
一般觀眾抱著的心態都是先登記(反正都是免費),然後再決定是否參與的心態。
虛擬活動平台的局限
以下是筆者觀察到,令虛擬活動難以再上一層樓的兩個主要樽頸。
絕大部分的網上活動都是租用坊間現有的虛擬活動平台,功能不外乎播放影片、供參加者下載資料,或與職員即時對話。
有些平台或可以提供多款遊戲形式(gamification)模版,例如要求參加者在平台上完成多項任務,或回答問題以贏取獎品。
但很多公司由於經費所限(一些外國供應商的平台費需要上數百萬港元),只能使用一、兩家虛擬活動平台,所以亦局限了他們虛擬活動的形式。
難以與參加者真正交流
即使活動平台不斷改進,但虛擬活動,實在難以長時間留著觀眾的注意力。
在家工作的常態,是多項工作同時進行 (multitasking),一方面你在開會;另一面,你在覆電郵及處理子女的訴求。
加上大部分的虛擬活動都是免費參與,所以實在難以要求參加者百分百投入你的活動。
以筆者個人經驗,虛擬活動的出席率,一般只有百分之五十,而出席者當中,又只有幾個百分點,會有較大機會變成真正的客戶(因為網上活動亦較易吸引一些為了取著數或紀念品的人)。
所以辦網上活動,的確較難接觸到潛在客戶及將他們轉化成生意。
Marketer面對市場上的「虛擬活動疲勞」,可以做的其實不是太多。
主力針對目標客群,面對觀眾專注力較短的現實,舉辦簡而精的活動,並做好上司或老細的期望管理,其實已算是不錯的生存策略。畢竟身處在現今的大環境,能繼續生存已經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