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理論 資料圖片

職場理論︳水桶學問(一)︳司徒永富專欄

職場

廣告

「木桶原理」亦稱為「短板理論」(Cannikin law)或短板效應(Buckets effect),不少人認為是由勞倫斯•彼得(Laurence Peter)於其著作《彼得原理》中所提出的概念,但其實際提出者仍有待查證。

此理論生動地闡述了一個簡單卻深刻的觀點:一個木桶能夠盛放多少水,並不是由它最高的那塊木板決定的,而是由它最短的那塊木板決定的。

職場理論︳成功需要不斷強化弱項

這個比喻,強調了一個組織的強度,受到其最弱組成部分的限制。無論是提高木桶的容量還是提升團隊的表現,都需要各個部分的配合。
它挑戰了傳統智慧,提出成功需要不斷強化弱項,而非僅僅將專注力放在團隊的優勢上。
這理論讓筆者想起,多年前在公司發生的一件「小事」。
就是一位辦公室助理,需要把公司重要的業務投標書,送達指定地方的投標箱,但是他卻比截標時間遲了10分鐘才送達文件,讓公司失去了一項籌備已久、並已投入不少資源的業務拓展項目。

這件事件深刻地告訴我們,不要看輕團隊的任何一位成員,即使是職位較低的員工犯錯,都會使公司錯失一個重要的機會,又或浪費團隊的努力。

職場理論︳論述基督身體

保羅在論述基督身體的建立時,與木桶理論有異曲同工之妙。
現摘錄哥林多前書12:18-26與讀者分享:「全身如果只有一個肢體,還會是身體嗎?如今肢體雖多,但身體只有一個。眼睛不能對手說:『我不需要你。』頭也不能對腳說:『我不需要你。』相反,看起來不太重要的肢體其實是不可或缺的。我們認為身體上不體面的肢體,愈要加以美化;不雅觀的肢體,愈要精心呵護…..。這樣身體各肢體才可以彼此相顧,不會分門別類。如果一個肢體感到痛苦,全身也一同受苦。如果一個肢體得到榮耀,全身也一同喜樂。」

保羅關於身體的論述及木桶理論,均說明了一個團隊的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其更可被廣泛應用於各個領域,為團隊如何聚焦力量,以提升集體實力和競爭力提供指引。

職場理論︳宜建立表現於優點上

有趣的是,還有一個「反木桶原理」。
它關注於利用最長的木板,或組織的獨特強項和優勢,以確立一個鮮明的位置,並且實現卓越的表現。
按照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Peter Drucker)的說法,就是「建立你的表現於優點上而非在缺點/弱點上」(Build your performance on strength, not weakness.)。
這看似完全相反的理論,值得我們再深入探討。下篇再續。

撰文:司徒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