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坐擁天時地利 港男創造人和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助大學生到內地實習 港人進駐創業中心首兩年免租 可申請創業資金、社保、薪金補貼

品牌故事

廣告

國家提出大灣區概念,推出相關政策及交通配套,令香港坐擁「天時」及「地利」,若能抓緊機遇,便能從「雙循環」中受惠。然而,由於文化差異,港人到大灣區發展容易遇上不同問題,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創會主席李培(Man)總結過來人經驗,成立協會協助港人,創造「人和」條件。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新傳媒編輯室、由被訪者提供

Man原本在港做生意多年,曾從事不同業務,後來開設公司,專注為企業進行公關及推廣活動。2017年,國家提出大灣區倡議,香港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框架;加上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及港珠澳大橋於2019年通車,打通大灣區的人流、物流、資訊流及現金流。

創業過程到處碰壁

「別人可能覺得只是倡議,但我見到機遇,國家政策為香港帶來了『天時』,而香港本身地理位置優越,一向是內地與國際的中轉站,交通網絡加強這個『地利』。」

Man於2017年單人匹馬到內地創業,在唯一的內地朋友協助下,在深圳南山區借用對方辦公室部分位置開始創業,打算協助內地公司到香港舉行宣傳推廣活動。

創業第一步,包括辦理營業執照及開設公司銀行戶口,Man已經歷不少困難,可幸有朋友教路,最終成功開設公司。

不過,在發展業務的過程中,Man經常碰壁,不容易物色合作夥伴,除了自身條件不夠外,還因為「香港人」的身分令他遇上人際、企業及生活文化上的障礙。

「當時我被『香港人』的優越感蒙蔽了雙眼,完全看不到機會,後來我發覺自己錯了,於是放下這種優越感,融入內地文化,嘗試與內地人交流及做朋友,慢慢的我見到了機會。」

Man發覺到一個人的力量太過微小,在內地根本沒有發言權,於是決心為自己創造條件,在「天時」、「地利」之外,創造「人和」這個條件。

Man於2018年放下內地業務,返港找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斷講解自己的理念,最終獲得數十人的認同,並創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基層出身的Man,深深體會到在創業路上,欠缺資源、人脈、平台的艱難之處,因此協會聚焦基層青年,透過自身累積的經驗和資源協助他們。

 香港坐擁天時地利 港男創造人和條件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正在招攬港澳初創項目,面積達5,000平方米。

一年搞53場活動

協會的服務對象是大學生、創業者及中小企,並經常針對這幾類型會員,舉行講座、交流及考察團,讓港人進一步了解大灣區。協會與多間大學合辦大灣區講座;另於全港多個區域舉行創業講座,邀請嘉賓分享創業故事;同時舉行了21個考察團,到大灣區城市了解發展概況,並且參觀騰訊、華為等知名企業。2018年協會前後舉行了53場活動,凝聚不少有興趣到大灣區發展的人士,做出一定成績,亦吸引了中、港政府代表參與當中的活動。

 香港坐擁天時地利 港男創造人和條件
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先後舉行了21個考察團,到不同大灣區城市實地了解情況。

2019年7月,協會與嶺南大學及廣州南沙區政府合作,為嶺大學生提供11個實習崗位,當中包括法院的文職,實習為期一個半月,住宿及膳食費用由南沙區政府贊助。實習完成後,其中一名學生留下發展;其餘十人返港,並與本港大學生分享。

同年9月,協會舉行香港基層青年灣區行,邀請30名香港基層青年到深圳、珠海及廣州考察,並且聯絡各個城市的政府,派出代表講解優惠港人的政策。

這些青年返港後與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的聶德權會面,向對方提交政策意見報告,讓香港政府更加了解如何協助港人到大灣區發展「協會在深圳寶安區設立了大灣區香港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先後已經引領逾20間港企在當地落地。」

 香港坐擁天時地利 港男創造人和條件
協會於2019年舉行香港基層青年灣區行,邀請30名香港基層青年到深圳、珠海及廣州考察。

協助創業及就業

協會現時推行兩個項目,分別協助港企在大灣區落地,另外協助港人在該區就業。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正在招攬港澳初創項目,該處面積達5,000平方米,分為兩層,合共可以容納逾50個港澳創業團隊在此營運,首選科技、文化產業及專業服務行業。

「該中心裝潢華麗,港人開設的公司可享兩年免租期,還提供創業資金、社保及薪金補貼,香港政府同時亦提供資助,相對吸引。」

 香港坐擁天時地利 港男創造人和條件
深圳北站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裝潢華麗,港企可享兩年免租期。

協會至今已收到逾200宗申請,將分階段審批,待中港通關,申請獲得接納的團隊,便可以進駐該中心。

就業方面,協會與內地企業及政府部門聯絡,為香港青年提供職位,現時獲得法院、上市公司及國企等合共提供逾200個職位。「這些職位包括實習及全職,前者可以讓毫無內地經驗的港人體驗,合適的話再考慮找一份全職工作。」

協會正與各大學合作推出網上就業計劃,讓大學生透過視像面試,與內地僱主會面,作出初步溝通。「現時香港人到內地發展仍然有一定優勢,因為國家政策推動深港市場一體化,同時推動包括『內循環』及『外循環』的『雙循環』,這些都需要香港人協助。」

協助「外循環」方面,港人可發揮於金融、法律、貿易、文化及旅遊的優勢;「內循環」方面,港人在文化產業、金融服務及餐飲行業,均具有一定優勢。

現時協會會員數目達1,500名,至今為逾10,000名港人服務,今年將繼續舉行創業就業講座、政策推廣會、考察團等。

一切由「人」開始

Man說:「在內地創業初期,我用香港人的思路,與內地人合作,但對方的思路與我們不同,因此難以達成合作。」

在香港,企業與企業之間洽談,只要符合雙方利益便可以合作;內地不然,他們先不會理會對方是哪間企業,而是先了解這個「人」。

「在內地傾生意,先要見面、傾談,雙方先聯絡感情,對方要掌握這個人的人品、人格及素質,然後才開始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