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才勁缺乏 後生仔入行有前景

職場

廣告

科研人才需求大 學歷經驗兼備更吃香

職業訓練局(VTC)早前參加創新科技嘉年華,當中兩個學生團隊,分別憑氣墊球手機械人,以及水產植物(海葡萄)養殖系統展出。課程導師表示,科研界一直渴求人才,同學有相關學歷、創新意念和經驗會更搶手。

氣墊球手機械人作品由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電機工程高級文憑畢業生、雷翠晴和羅霆軒設計製作。
機械人內置即時控制器、數碼攝影機、摩打驅動組件等,以高速數碼攝影機即時收集氣墊球影像,經電腦分析和運算,控制機械人左右前後移動,攔截對手入球。
雷翠晴表示,相關技術應用層面廣闊,出路亦較大;而羅霆軒則指出,修讀的課程有助將來就業,不過,對學生的數學及解難能力有一定要求。
IVE(青衣)工程系系主任趙炳權博士則指出,相關技術未來大有發展空間,包括自動化、物聯網,甚至人工智能(AI)等。他建議學生,一邊工作一邊進修,因行內頗重視經驗,空有學歷不會特別吃香。

建議邊工作邊進修

「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很辛苦,但只要捱過了,不論是在原本的公司內,還是在市場上,叫價力都大大提升,因你的學歷經驗俱備,這類人才很受大公司青睞。」他解釋。
隨著社會愈來愈重視自動化和機械人發展,趙炳權相信未來對有關人才的需要只多不少,近年有意報讀相關學位課程的人數亦有所上升。
另外,修讀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食品科學及安全(榮譽)理學士的學生周忠霆和洪天欣,在課程特任導師張誼靜博士協助下和業界合作,利用精密的水質過濾和溫度控制系統,進行海葡萄人工養殖。
海葡萄屬於沖繩海藻的一種,含有多種藥用活性生物鹼,亦具抗氧化功效,被視為健康的食材,惟對生存環境要求極高,因此亦非常難以養殖,有「綠色魚子醬」之稱。

香港人工養殖技術落後

張誼靜表示,比較難解決的,是海葡萄生長期間會產生有機物,如何有效淨化那些有機物的同時,又不影響海葡萄的生長環境。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他們發現需要六種細菌去分解。
「其實水溫控制、瀘水系統等都可以在坊間買到,最困難的是如何加入相關細菌,我們現時正研發細菌組合滴液添加劑,方便市民加入家居魚類飼養濾水系統中。」她補充。
洪天欣指出,在香港養植海葡萄有一定要求,除了要維持水溫外,亦需要去除自來水中的氯氣,以及添加所需的礦物質、海水素及鹽等。計劃的目標之一,是希望市民在家中,都可自行養殖海葡萄。
周忠霆表示,海葡萄需要極清澈及合適溫度的水域才能生長,內地南海,以及台灣等地,都已積極研發大型人工養殖技術,惟香港仍處起步階段,希望技術可進一步發展,未來亦有意投身食品科學行業。

「就算未來不再從事海葡萄的研究,今次都是一次很好的經驗,以學生的身份跟業界合作,了解工作流程,對未來就業很有幫助。」他說。

養殖系統有進一步發揮空間

科技學院(THEi)食品與健康科學學系副教授陳舜宏指出,起初為養植海葡萄而設的系統,其實可以應用到其他物類,例如海馬保育。
「不同物種的生存要求都不一樣,如一套系統要做到可以人工養殖不同物種,我們就要在系統中加入可調整的數據,如溫度,不同細菌、物質濃度等。」他解釋。
陳舜宏相信,如果可以透過調節不同環節,營造出合適的生存環境,對整個業界,甚至物種保育都是一個進步。

科研入行小tips

 

1. 有相關學歷;
2. 具創新意念;
3. 具解決困難的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