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初創研癌症遠程醫療 前海設點拓大灣區市場
撰文:經一編輯部| 圖片:由被訪者提供
公司將於今年下半年進行A輪融資,並計劃在深圳前海增設辦公室,開拓大灣區市場。
去年8月成立的覓光遠程醫療有限公司,專門為癌症患者提供「一條龍」服務,病人可在網上平台上與來自香港、東南亞以至美國的腫瘤科醫生進行視像會議,向他們諮詢有關藥物或治療方案的建議,作為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
此外,病人亦能上傳醫療紀錄或醫學診斷影像,讓醫生更好地了解病情發展,以及病人對藥物或療程的反應,為他們編制最合適的專屬治療日程。
本港醫療領先亞洲市場
據悉,香港整體腫瘤科醫療水平仍然較內地優勝,很多病人希望接受香港專家的診治。
覓光遠程醫療有限公司總經理朱永賢博士說:「香港資訊自由流通,讓醫生充分掌握最新的醫學資訊,包括治療癌症的新科技和藥物;加上治療設備器材亦較先進,令香港醫療服務備受區內病人信賴和推崇。」
內地每年新增約400萬名癌症病人,當中約四成即160萬人需要尋求第二意見,並傾向到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求醫。
「他們要專程搭飛機、搭船來港,再在診所等候一段時間,才能與醫生會面、覆診或接受治療。疫情下,封關成為重要的防疫措施,故萌生成立腫瘤專科遙距醫療平台的念頭,讓醫生與各地病人保持聯繫,亦希望藉此進一步改善癌症護理質素,提升患者的存活率。」
資料加密傳輸
他指出,專科醫生需要參考電腦掃描、磁力共振、基因測試等報告及藥單,才能更準確斷症及建議合適的治療方案。
「醫生要清楚知道病人腫瘤的變化、吃過甚麼藥、接受過甚麼治療,以至基因有何突變,才能決定開刀做手術、化療、服用標靶藥或免疫療法對病人最為有利。」
因此,平台的首要目標,是把醫療數據數碼化,讓病人安心與醫生分享相關資訊。
「我們把各式報告及醫學影像加密,確保在雲端儲存及傳輸過程中不會外洩,亦不能夠辨別病人身分。此外,內地與香港的醫療報告無論風格、用語或格式都不一樣,我們運用了人工智能技術加上人手輔助,把大量資料撮寫成香港醫生容易在短時間內消化的精華版病歷報告,以決定治療方向。」
朱永賢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博士學位時,主攻生物訊息學及醫療數據管理,深明數據整合的重要性,亦有學術基礎建立這套系統。
覓光投放了大量資源做好數據保護,並達到傳輸及管理臨床數據的國際標準「Health Level 7」,與香港衞生署的「醫健通」(eHealth)看齊。
將在前海設立據點
經醫療機構及保險公司轉介下,目前約有120名病人使用覓光的服務,當中約七成為內地病人,亦有部分來自澳門及東南亞國家。
朱永賢博士深信遠程醫療很有機會成為常規服務,發展潛力優厚,他說:「覓光紮根香港;面向內地,我們已準備就緒於大灣區大展拳腳,將投資100萬元,冀在年底於前海深港青年夢工場設立辦事處,善用當地各類稅務優惠加速業務發展。」
覓光將於年底開始進行A輪融資,目標籌集400萬美元(約3,100萬港元),進一步提升系統及加強在內地的宣傳和推廣工作,並希望在三至五年內達到收支平衡,正積極與投資者及潛在合作夥伴會晤。
「覓光今年勝出香港貿發局主辦的『創業快綫』比賽後,在該局安排我們與澳洲及泰國的醫療機構進行洽談,共商合作機會。我們亦參與9月
舉行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以及11月舉行的『亞洲醫療健康高峰論壇』,期望能夠藉此開通內地以及東南亞市場。」朱永賢博士說。
與醫保對接免賠償煩惱
除了醫療機構外,保險公司亦是覓光的主要合作夥伴。
朱永賢博士說:「普遍病人都會問:『醫療保險是否可以承擔所有治療費用?』所以我們希望和相關保險公司合作,提供cashless experience (病人全程毋須付費),免卻他們的煩惱,畢竟他們在治療的過程已經非常辛苦。」
覓光至今與11間香港及內地的醫療機構、保險公司建立合作關係,包括海保人壽、聯合醫務、香港綜合腫瘤中心、香港聯合腫瘤中心、安健腫瘤治療中心等。
「我們亦接觸了超過八成的腫瘤專科醫生及大部分私家醫院,他們大部分都反應正面,反映業界亦支持遠程醫療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