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自己出征(三) 資料圖片

為自己出征(三)

職場

廣告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在有一個很有趣的往事。當他在13歲時,有一位激勵人心的宗教老師,詢問他們:「你希望因為甚麼而被人銘記?」(What do you want to be remembered for?)他們不能夠給出答案。這位老師笑了笑,說:「我並不期望你們能回答這個問題,但如果到了你們50歲還不能回答,那你們將浪費一生。」

杜拉克說:「我們必須問自己這個問題,而且這個答案,應該隨著我們的成長和世界的變化而改變。」
然後他提到另一經濟學家大師約瑟夫•A•熊彼得的故事。熊彼得因「創造性破壞」(creative destruction)而贏得廣泛讚譽,他曾坦承地說,早年的他豪言壯語,使他以「歐洲最偉大的美女愛好者和騎手,也許還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經濟學家」而被人銘記。
然而,隨著年歲的增長,他的回答發生了轉變。
他希望被人銘記的是,培養幾個傑出學生,成為一流的經濟學家,這種轉變,凸顯了他從年少輕狂,轉變為追求深遠影響的成熟。

是的,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都有可能受人銘記,就如同德拉克和熊彼得那樣。

不在於行為而在於成為

他們的生活和工作啟示了我們,我們生命的意義不僅僅在於物質的收穫,更在於我們如何影響他人,如何讓我們的存在,對他人產生深遠的影響。
正如杜拉克所言:「幫助一些人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那才是我真正要被人銘記的。」成為他的真正追求。
我們希望別人記得我們的,不是我們做了甚麼(所做),而是我們是一個怎樣的人(所是)!
你是誰,比你能做些甚麼更重要。
我們的目標不在於「行為」(doing),而在於「成為」(being)。
「為自己出征」不僅僅是指對抗外界的敵人,更多的是自己與內心的掙扎。

贏在終點

每個人都有恐懼和軟弱的時候,因為我們的著眼點,在於自己能做甚麼(Doing),但只要我們沒有放棄,便能再次得到了重新出征的力量,一個完全翻轉、擁有全新視覺、明辯被召的生命(Being)。
在新約中,保羅是一個典型「為自己出征」的人物,由本來逼迫基督徒到「成為」使徒,經歷翻轉了的生命,曾經面對過許多的逆境,包括監禁、鞭打、石擊、船難等,但是他從未退縮,總是靠著神的力量堅持到底。
保羅的信仰,不僅僅是一種信仰,更是一種「行動」,他不僅僅是口頭上的宣告,更是實際地行動起來。
保羅亦為他整個人生的征途下了一個總結:「那美好的仗,我已經打過了;該跑的路程,我已經跑盡了;當守的信仰,我已經持守了。此後,有那公義的冠冕為我存留,就是主——公義的審判者要在那一天回報給我的;不僅給我,也要給所有愛慕他顯現的人。」

保羅的一生,的確是「贏在終點」,跑完賽程,守道不離,最終得到稱讚和冠冕,豈不也是我們走在人生征途上的共同目標?

撰文:司徒永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