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 調理農務, 浸大, 農業學士學位, 香港農業, 農場, 農夫, 香港浸會大學, 大棠有機生態園, 職場制勝

浸大首辦農業學士學位 「調理農務系」香港原來真係有得讀 |職場制勝

職場

廣告

職場制勝】經常有人講「調理農務系」,香港原來真係有得讀!浸大首辦農業學士學位,將於今年招收第一屆學生,預算收生人數為15至30名。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說:「課程的目的不是培育農夫,而是農業的管理人才,發揮本港業界在管理、信譽、檢測及認證各方面的優勢。」

撰文:Smart ED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編輯:浩德

調理農務系 香港有得讀?

香港浸會大學一直致力培育香港的農業,於2002年成立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在有機食品認證方面,成為全港唯一獲得國際級認可的品牌。

多年以來,有機資源中心建立本地有機產品認證系統,推動本地有機漁農業的發展,提高本地有機業界、消費者及市民對有機産品及有機認證的認識。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說:「2002年時,香港的農場只有10多個,今年獲得有機認證的農場逾140個,還未計及沒有認證的農場,可見業界的發展情況。」

2016年,浸大取得滙豐銀行的資助,成立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旨在補充有機資源中心的不足之處,成立研究團隊,因應農民的需要,進行各種研究,然後協助解決問題。

浸大首辦農業學士學位

由於生物資源與農業研究所需要相關研究人才,故浸大向政府申請推出四年制的生物資源與農業科學學士學位課程,將於今年招收第一屆學生,預算收生人數為15至30名。

「這是一個基本課程,內容涵蓋植物生態、保育概念及技術、生產鏈管理及經貿各方面。」

早在學士學位的構思階段,浸大已收到不少查詢,業界反應相當正面,很多機構表示能夠提供實習機會,除農場外,還包括從事園藝、斜坡的公司。

學生畢業後,除進入以上類別的公司,還可以考慮到超市集團的採購部、農業相關產品的貿易公司、政府部門如蔬菜統營處工作,不愁出路。

「課程的目的不是培育農夫,而是農業的管理人才,發揮本港業界在管理、信譽、檢測及認證各方面的優勢。」黃煥忠說。

結合有機與休閒 智慧農業有商機

本地農場出產的有機農產品往往被搶購一空,可見有價有市,然而做農夫總讓人覺得辛苦,以及難以賺錢維生。

隨著農場結合有機及休閒元素,漸漸發掘出更多商機,惟政府政策未能配合,本地農夫可因應大灣區概念,與內地農業優勢互補,向智慧農業方向發展。

一年一度的全城有機日2019, 將於5月5日在中環舉行,今年是第12屆,規模與去年相若,零售及漁農攤檔共逾100個,預期人流約50,000至60,000人次。

不少農場都參加今年的全城有機日,租用攤檔出售有機農作物,其中包括大棠有機生態園。

大棠有機生態園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梁麗詩說:「我們因應時節種植當造農產品,供應給連鎖超市、蔬菜統營處;另有小量有機店自行到來入貨,這部分生意佔整體營業額約15%。」

親手摘農作物受歡迎

大棠有機生態園內種植了不少瓜果,於當造期供遊客親手採摘及品嘗,每年12月至4月本應是士多啤梨的成熟期,今年4月因天氣炎熱而提早結束。

「市面上士多啤梨愈來愈多,即使是有機,價格也不能太高,一個家庭頂多每次購買約100元的產品,農場單靠農產品銷售難以維生,反而吸引人們到來親手採摘,每名遊客的入場費逾100元,一個家庭就帶來數百元的收入。」

大棠有機生態園於1994年成立,當年名為大棠荔枝園,園內種植了大量荔枝樹,吸引不少港人到來摘荔枝,曾一度掀起熱潮。

後來,內地愈來愈多農場推出摘荔枝團,搶去不少客源,而且荔枝的當造期僅兩至三個月,大棠有機生態園便構思其他策略,先後加設騎術學校、動物天地及其他生態活動設施。

千禧年初,梁麗詩在英國讀大學期間,眼見當地有機產品相當受歡迎,差不多每間超市均出售有機士多啤梨,靈機一觸,在港種植士多啤梨,並且讓遊客親自採摘。

剛好「沙士」後,港人熱捧戶外活動,加上天然健康風潮,令這種活動大受歡迎。

同期,大棠有機生態園取得有機農場認證,農產品亦獲得有機認證,提升了消費者的信心。

梁麗詩在英國修讀工商管理碩士後,回港於一家美資公司工作,雖然享有高薪厚職,然而工作壓力極大,往往需工作至深夜,甚至日夜顛倒。

眼見父親年紀漸長,而有機農場概念仍有發展空間,梁麗詩於是在2006、2007年期間接手管理大棠有機生態園。

「採摘士多啤梨盛行了十年,差不多每個農場都推出這個活動,市場空間有限,我們必須構思新主意。」

現時大棠有機生態園全年不同時節,可以讓遊客採摘粟米、荔枝、龍眼、木瓜、鮮菇、菠蘿及葡萄,其中葡萄園種植了市場少見的香印品種,據悉全港只有數個農場種植,故很受市場歡迎。

政府政策未能配合

除了農作物,大棠有機生態園栽種了不少用作觀賞的花海,包括櫻花、波斯菊、油菜花、向日葵及黃花風鈴等,讓遊客「打卡」,甚至拍攝婚照。

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學校旅行是大棠有機生態園的最大收入來源,高峰期每天可接待3,000至4,000名學生。

「不少遊客每年來數次,必須經常有新鮮事物,才能吸引他們繼續到訪,我們正在構思規劃營地,讓遊客露營,在一日遊以外,提供過夜的活動。」

農場始終要「睇天氣做人」,為此大棠有機生態園旗下的大棠光電科技,與內地的英利能源合作,研發光伏智能溫室,並斥資逾100萬元於園內興建了兩座,既可利用太陽能,同時對抗超強颱風,並且嘗試種植高增值的農作物,而溫室本身亦可作教學用途。

梁麗詩在外國接觸不少有機農場,滿腦發展大計,除了開設民宿,亦有意引入露營拖車等,為遊客提供更多不同的大自然體驗,惟政府政策未能配合,暫時未能實踐。

「台灣民宿盛行,政府限制相對較少,香港未有先例,打聽了十年也未有結果;至於露營拖車,據悉要申請酒店管理牌照,根本沒有行家有能力投資。」

自創立以來,大棠有機生態園每年生意穩定增長,梁麗詩表示看好發展前景,故不斷投資。

不過另一方面,面對的同業競爭亦同時增加。

「上世紀90年代,香港農場僅約100個,現時增至近300個,不少是外國留學的大學生,放棄高薪厚職,為了推動有機生活而創立,對於這個行業充滿熱誠。」

不過,她直言無後悔選擇這個行業:「以前我經常加班至深夜10、11時,現時一般6時已可下班回家陪伴家人,在農場看見遊客採摘農作物、拍照,賺的都是開心錢。」

展望未來,梁麗詩期望業界更加團結,令聲音傳達至政府相關部門,因應市場需求調整政策,讓業界能夠進一步發展。

對比金融、零售及旅遊等行業來說,香港的農業可謂微不足道,據悉現時本港農業的自給率僅1.8%,市面上絕大部分農產品均來自內地。

香港浸會大學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總監黃煥忠教授說:「根據政府統計數字顯示,全港農場約290多個,當中約140個是獲得認證的有機農場。」

本地出產的有機農作物,全被本地人消耗,而且供不應求,商家從世界各地引入相關產品,包括內地。

過往港人對內地的有機農作物存有戒心,然而近年內地農作物已成功進入連鎖大型超市,對本地有機產品構成威脅;加上氣候變化,天氣炎熱加上強勁颱風,令農場經營者面對更多挑戰。

黃煥忠說:「香港農業應該向智慧方向發展,即是所謂的smart farming,同時給合休閒及教育概念,才能夠令業界持續發展。」

香港現時共有約4,700公頃農地,當中約700公頃實際是農場及菜田,另約1,000公頃為棕地(指位於新界鄉郊地區的農地,特別是相對平坦及較容易到達的地區),可隨時轉變用途;餘下約3,000公頃是棄耕,而政府對這些農地的發展含糊其辭。

港農業與內地優勢互補

「大部分農民向政府租地,政府若能夠作出清晰的長遠規劃,土地可長期耕種,才能讓農民安心發展,願意花錢投資,例如各式機械、工具以及智慧農業的基建設施。」

現時香港農業的自給率僅1.8%,規劃中的農業園落成後,預期自給率可提升至2.1至2.2%,黃煥忠教授認為,若政府決心發展,有望將比率提升至10%,與新加坡的情況看齊。

黃煥忠指出,香港農業的強項,並不在於種植,而是管理、信譽、檢測及認證,若能乘著大灣區概念,與內地優勢互補,極具發展前景。

現時約六成供應香港的農作物,來自由港人在內地投資的農場,這些農場主要出產常規產品(即非有機),卻能給與消費者更大信心。

這些供港菜場的出品,在內地亦非常受歡迎,零售價是內地常規菜的兩至三倍,甚至貼近內地有機菜的價格。

這反映出港人管理的農場「有價有市」,香港欠缺農地,可以考慮在大灣區覓地發展;內地農地供應充足,而且耕種技術非常先進,產品既可供應中、港兩地,甚至出口至其他地區。

休閒農場在港興起已有一段時間,農場除了耕種,同時具有休閒以及教育作用,不過受政策所限,關卡重重,未能引進更多設施及各式體驗。

「內地不少休閒農場做得不錯,政府限制較少,而港人吸收了其他地方的經驗,可以考慮在內地發展結合有機、休閒及教育元素的農場,推廣可持續發展的概念。」黃煥忠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