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商店街的危與機 ed05

「返鄉下」就係貪「雞同鴨講」 日本商店街的危與機|我做marketing

職場

廣告

隨著防疫措施逐步放寬,巿民對旅遊需求急增,尤其熱門旅遊點日本,近月「自由行」旅客及旅行團數字急速上升。日本最吸引旅客之處除主題樂園及寺廟外,當地商店街更成為旅客重點行程之一。日本商店街多年來深受歡迎,但其實成功背後亦有危有機。

日本商店街歷史十分悠久,至今已有約100年歷史。初期由不同小店連結所組成,除希望活化該區經濟外,其中一個目的亦幫助鄰近居民作更緊密連結,加強社區凝聚力。

所以當年商店街選址,主要坐落於交通網核心地段,居民可靠步行或單車短時間到達為重點。

後來附近居民慢慢開始習慣以商店街為街坊交流/活動的聚腳地,同時解釋了設計上為何會以小店為主。

經過多年變遷,商店街漸漸由街坊社交場地轉變成商業地帶。

好多人認為日本商店街成功之處,是因為商店組合多元化及地利因素有關,能便利地滿足不同客群生活需要,於不同時段產生人流。

其次商店街內充滿著人情味,旅客消費時亦能感受當地文化。從多角度看商店街極具發展潛力,但其實成功背後已漸漸出現危機。

日本商店街的危與機 ed05
(圖片來源:unsplash@claybanks)

過分多元化影響吸引力

商店街的多元化某程度上是雙利刃,過分多元化,反而有機會影響其吸引力。

缺乏策略的多元化商店組合,除令人感到散亂、欠缺主題外,與其他競爭對手相比,自己獨有優勢亦變得模糊、削減競爭力。

如過分商業化,同樣以多元商店為主的百貨或商場,不論設施配套、策略性組合、優惠待遇等都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唯獨寺廟旁的商店街,擁有無人能及的地利優勢,難以被取代,仍有一定發展空間。

另一方面,隨著地球村發展愈來愈成熟,影響著環球旅遊趨勢,普通旅遊體驗,再難以滿足旅客。

人情味文化成深度遊元素

所以近年「深度遊」受眾多旅客喜愛,而商店街的人情味文化,亦成為深度遊其中元素之一。

然而近年商業味漸濃,商店街產品變得商業化,不少商店更開始僱用非本地人作員工。雖然能減少因與旅客語言障礙而產生的不便,但此舉卻可能換來反效果。

其實旅遊時適量的「雞同鴨講」亦是文化體驗之一,尤其旅客對日本文化已有一定期望,「同聲同氣」可能令文化體驗有落差;反之,懂適量外語的本地員工可能更為吸引。

僱用非本地員工的另一問題,是員工對當地文化、禮節、歷史等未必有深入了解,難以帶給旅客一個完整的文化體驗,而以上體驗就正正是日本旅遊賣點之一。

每個國家或地區,都因應當地生活環境及歷史而產出自己獨有商業文化,造成各自的獨有景象。

香港亦以商場為大眾娛樂及生活主軸,商場生活化及藝術化慢慢由此而生,更深深融入巿民生活,成為香港文化之一。

文化帶動商業,商業亦影響文化,但如兩者關係出現失衡,就會浪費長久建立的基石。

延伸閱讀:銀行職員如何決定物業估價高低?造轉按前,記得搵人幫手「捽」高估價!

延伸閱讀:港男揭「私樓窮人」真相!直擊全家捱平民餐慘過住公屋:香港買樓得返低潮!

撰文:我做Marketing圖片來源:unsplash@clayb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