捉緊數碼營銷新常態 社媒再難作跑數工具
不少Marketer擔心Facebook等社交媒體快將沒落,不過相信疫後仍有生存價值。
反而應注意以前盲目做直播或短片、追求無意義「粉絲」數等,已不合時宜。
預期將來不同社媒平台的目標客群會漸漸拉開,平台各自容納特定客群;近年流行的直播營銷,會取決於地區客群習性,未必適合所有公司/產品。
社媒再難作跑數工具
另一方面,大部分於社媒平台上的銷售功能過去一直未有很大發揮,相信將來類似工具並非重點注意之一,所以大家毋須再將Facebook、Instagram等當作直接「跑數」工具。
未來應將社媒定位為打造品牌形象的平台,長線塑造一本獨有的網上品牌雜誌。同時平台亦成目標客群集中地,再將客群分流到其他地方,如會員手機應用程式(App)、WhatsApp客服中心等,令社媒平台應用變得更成熟。
另一新常態亦值得留意。約60歲以上客群近年對社媒需求及網購消費金額上升不少,分流客群時不容忽視。
KOL(Key Opinion Leader)/網紅Marketing一直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近年情況有點混亂。主因是疫後不少人在家工作、失業或移民等等,令巿場上湧現很多新進KOL。
同時間,市面上亦出現了不少KOL變種,例如KOC(Key Opinion Customer)、KOF(Key Opinion Follower)、KOS(Key Opinion Spreader)等。疫後KO「X」氾濫加上過多分類,令大眾對其功能有誤解,策略及內容常錯配。
其實KOL/網紅可簡單地分成明星、KOL及KOC三大類別,各有功能。
例如明星未必一定對產品或領域有十分透切了解,所以明星代言時可純粹為品牌建立形象,集中推廣產品Awareness(認知度),利用知名度將訊息散播更廣更遠。
而KOL對相關領域較為了解,可重點深入介紹產品及價錢比較,加強客群Consideration(決策)。
品牌公司不應慣性地將同一套內容策略,放於以上不同類別KOL之上,正確使用才能發揮其最大效果。
自去年ChatGPT出現後,人工智能(AI)行銷成為熱話。暫時多數人只集中研究ChatGPT生成文案、圖像或其他辦公室工作功能。
現時雖有很多ChatGPT生成工具,但仍存不少問題,例如內容真確性、數據私隱、道德問題等,有待科技及制度發展。
其實應多留意如何應用AI背後的大數據,好像近年開始普及的MarTech工具(Marketing Technology)。
MarTech以大數據作軸心,能整合各數碼營銷工具,將廣告渠道結合分析作精準推送,最後配合數據分析優化營銷方案。
數碼營銷工具多不勝數未能盡錄,但要留意疫後數碼營銷常態變得比以前更快,更強觀察力、更快轉身速度才是重點。
免責聲明: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