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創興第三代 繼星巴克及太平洋咖啡後 廖偉芬創香港第三大咖啡品牌

廖創興第三代廖偉芬 創咖啡品牌caffè HABITŪ與星巴克、太平洋咖啡匹敵 始創Cafe提供免費WiFi先河?

職場

廣告

出身大家族,口含金湯匙,作為香港廖氏銀行世家的第三代,廖烈正與廖湯慧靄之女,手握美國康奈爾大學建築學學位的廖偉芬(Jennifer),本可坐享家族成果,也可做一位身價不菲的設計師。但她選擇寓興趣於創業,自創咖啡品牌,一手打造出全港第三大咖啡王國。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Getty Images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廖偉芬出生的大家族,從祖父到父母輩都是香港地產、港資銀行的頭號人物。然而這位廖家千金並未選擇繼承家業,而是一手創辦熙辰國際(Sir Hudson International),堅持走精品路線,成為可與星巴克(Starbucks)與太平洋咖啡(Pacific Coffee)匹敵的香港第三大咖啡品牌,也是香港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本土咖啡品牌。她2019年底曾向傳媒透露,現時集團年收入逾3億元,每間店舖月入約100萬元。

廖偉芬自小愛繪畫,藝術天分突出,這份天賦被父母珍惜,提議她修讀康乃爾大學藝術與科技並存的建築系。從康乃爾畢業之後,廖偉芬在美國做建築學徒,後回港創辦了香港首家地產諮詢網站「物業點」(PP.COM),踏上了創業之路。2000年,網站終被美國Homeseekers.com收購,廖偉芬也由此賺到第一桶金。

沙士時期開店

離開科網界,廖偉芬又發展新的興趣,一心創建她的咖啡飲食王國。她憶述,認識咖啡是從她父親廖烈正開始,小時候經常看到爸爸手拿一杯咖啡,印象至深。為了學習各地咖啡從業者的先進經驗,她先用了一年時間去各國旅行,在每一個國家專程到當地的咖啡店去品嘗咖啡。在旅行中,廖偉芬學習和了解了不同種類的咖啡,發現傳統意式、法式咖啡苦中有甜,有果香有層次地講求順滑感,入口香醇,香港本地喝到的咖啡卻香濃不足,甜味有餘。

另外,咖啡豆的質量、調配不同,沖調方式的不同,都會讓最後的成品咖啡口感味道各有千秋。2003年,廖偉芬開出自己的第一家店,她的咖啡連鎖店名為「caffè HABITŪ」。當時香港正值「沙士」肆虐,人心惶惶,各行各業大受衝擊;同時,星巴克、太平洋咖啡兩大連鎖集團咖啡店搶攻白領和年輕人市場,競爭激烈。

然而,廖偉芬看準「沙士」時期經濟蕭條,租金大減,在銅鑼灣利園開設第一間咖啡店。因為食材好、質素高,廖偉芬的「caffè HABITŪ」在外資雄霸的香港咖啡市場打出一片新天地。

有了好的開端,廖偉芬開始實現擴張計劃。2004年,她就開設了自己的第二家店。這次她的新店有了不小的創新——在咖啡店內設立煮食廚房。她深信客人光顧不僅是為了喝杯咖啡,也會想吃點東西。但挑戰很快而來,市場逐漸恢復,店舖租金大幅攀升,很多員工亦被挖角。她決定從品牌管理和營運方面著手。

她運用自己建築專業知識、對美學的應用和理念在幕後擔當店舖設計。舒適的環境加上品牌優勢,為經營不久後的餐廳帶來大量的客流量。她的咖啡店設計細節都是以人為本:如果所處的區多設計公司,店內會特設長枱,方便設計師看圖畫圖;如果所處商業區,就會多設卡位,提供私密空間傾生意。她深信,精品咖啡要有特色及個性,才會有人欣賞。店舖亦一樣,要有選擇性地開設,而不是如連鎖店般大規模經營。

她的經營哲學是要讓生活節奏急速的香港人,有靜下來歇息的空間。所以,香港咖啡店開放免費Wi-Fi也是由廖偉芬始創的,讓客人買一杯咖啡就可以坐很久。這在當年可是非常破格的舉動。

「朋友問我,這樣不怕客人為上網而霸著位子?我自己則覺得無所謂,做人不用這麼計較。」

耕耘香港咖啡行業十多年,廖偉芬見證本地人口味日趨成熟,消費升級更帶來精品咖啡和個人化口味的商機。

首創咖啡學院培訓人才

與一般生意人唯利是圖不同,廖偉芬以一種不計較的心態建立自己的文化品牌,她旗下主打精品咖啡的The Coffee Academics,正來源於此。「2012年,有見很多人對咖啡抱著濃厚的熱忱,我在銅鑼灣希雲街一個唐樓單位,開了全港第一家由零售餐廳主理的咖啡學校,為員工和對咖啡有興趣的人士開辦精品咖啡課程。」她說。這間咖啡學校將大家聚集起來,孵化出The Coffee Academics的概念,從一間學堂逐步走向成為一個能夠代表香港的精品咖啡品牌。

將當時尚未普及的精品咖啡知識拱手讓人,不怕為對手作嫁衣裳嗎?她卻大方表示,這樣可以培養人才,提高整個行業質素,有競爭才有進步。

「而且我對公司很有信心,要是公司文化夠吸引,自然也可把人才留下。」廖偉芬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