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心」完成歷史任務離去 但有些東西還是會在|我做marketing
香港人近年出街,在商場及餐廳的當眼處,見到最多的海報或櫥窗貼紙,不是甚麼重點商品、優惠折扣或期間限定,而是在一個又一個「安心出行」的綠色二維碼。
現在那個二維碼已成歷史,看來一眾商場及餐廳的marketing,又要為那些懸空出來的宣傳位置動動腦筋。
每逢防疫措施更新,marketer都需要第一時間了解,並作出相對應部署。
尤其現在實體活動及會議已日漸增多,之前已推出的宣傳及措施或已經不合時宜。
就像現在已不再需要活動出席者掃描場地的「安心出行」二維碼,那應該可以大大減少參加者排隊進場的時間。
對虛擬活動早習以為常
但有一樣東西,就像政府防疫措施一樣「不走回頭路」,那就是大家的虛擬習慣。
在家工作 (work from home)、虛擬會議 (virtual meeting)、虛擬展覽 (virtual exhibition)、用Zoom作求職面試,甚至在聖誕節跟虛擬的聖誕老人合照,香港人對虛擬活動早已習以為常。
就算現在香港防疫措施慢慢「鬆綁」,但一眾活動搞手還是會做好兩手準備,即是用混合模式 (hybrid model) 來辦活動——既會辦實體活動,又會開通線上直播及做虛擬互動。
這一來,是為了吸引一班還是具有高度防疫意識,害怕參加人群聚集的活動的參加者;二來是為了保障自己,一旦防疫措施又有所改變或收緊,marketer都未至於total loss(因為還有虛擬活動可以進行)。
最近筆者終於在這三年來,第一次搭飛機離開香港,到美國出席一場大型會議。在踏上往美國的航班,有些乘客已經把口罩脫下,自由地呼吸機艙的空氣。
抵達美國機場,除了機場的工作人員外,基本上99%的人都沒有戴口罩,也沒有見到很多體溫檢測儀,或是酒精搓手液。
筆者在美國除了要適應當地時差外,也用了一陣子,來適應跟香港很不一樣的防疫態度。
有些人常說香港人很「喜歡」抗疫,就算沒有法例規定,很多人到現在都會做足防疫措施,甚至還是會避免在餐廳堂食。
畢竟被甚麼樣的政策薰陶了三年多,便會養成了甚麼樣的習慣。
所以即使「安心」走了,但有很多影響還是會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