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理論(二)︳職場專欄
曾經有一種城市,政府對於人們亂扔垃圾,不使用垃圾桶的習慣十分困擾。於是便制定出罰款翻倍的政策。但是,垃圾依然充斥街道。
後來,政府想出了新意,給垃圾桶裝上了一個感應器,每當有人往垃圾桶內扔垃圾,它就開始講笑話或者故事,而且每週還更新內容。
瞬間,垃圾桶大受歡迎,大家爭相給它「投餵」,城市也變得乾淨整潔了。
強硬手段未必治本
這個小故事揭示了一個重要道理,便是強硬手段可能治標,但未必治本;軟性引導,反而讓人們在遵守規矩的過程中收穫心理上的滿足,效果立竿見影。
相比於單純的罰款威脅,管理中的「溫情攻勢」,顯然更能讓人心悅誠服。
而這也可以應用到我們的職場管理中,以溫柔和耐心對待我們的員工,筆者相信比嚴厲的管理更能帶來改變。
但是我們要如何讓員工,主動把那些影響績效的「行為垃圾」丟進「垃圾桶」內呢?答案便是設計一個讓他們自願參與的「好玩垃圾桶」。
筆者曾參觀過一個有趣的辦公室,發現辦公室內設置了一些小小的獨立房間。
朋友對筆者說這是「綠色電話亭」,方便同事有私人空間接聽電話。同時,這也減少了一些員工在工作位置交談私人的電話令其他同事帶來影響。
這正是借鑑「垃圾桶理論」,設立一個「綠色通話區」,讓員工有緊急電話可放心地接,既不影響他人工作,又能讓他們明白,應該盡量不要在工作時間處理私人事務。
這個舉動不僅便利了員工,更同時營造輕鬆的工作氛圍,給員工一點「綠色通道」,工作氛圍自然也會大大改善。
寬容與理解管理
我們在日常公司的管理,是否也可以借鑑這種寬容與理解呢?
再來談談服務行業。相信不少人都會遇到以下的問題,例如員工服務質素不佳,客戶投訴多如牛毛?光靠扣薪水、佣金和發警告信往往並不奏效。
但是一些激勵士氣的活動,如「服務之星」、「微笑之星」等評選活動,每月給表現優秀的員工發點小獎勵,既能激勵大家拼搏,又不會造成過大壓力。
漸漸地,員工會自覺提高服務質量,笑容滿面地迎接每一位顧客。
另外,也可用上網預約接載服務作為例子。通常接載服務完成後,乘客都會給司機點評,作為他們服務的評分。
而這個評分制度便是很好的推動力,不但讓下一個顧客,可以有使用服務的參考,也會讓司機為得到好的評分,提升自身的服務素質。
所以,讓我們也將垃圾桶理論運用到管理學上,營造適合員工的工作氛圍,才能更好地提高公司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