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劇

唔係吓吓講錢 80後少女演劇追夢

職場

廣告

「80後」少女Yukko,起初對戲劇毫無興趣,後來全程投入劇團,無論演員、策展,或公關都一腳踢,全因一次義工經歷和一個擁抱。從事戲劇行業逾十年,Yukko細說當中喜怒哀樂。

文:羅偉文
相:彭大偉 攝(部分由被訪者提供)

80後少女投入演劇 只因一個擁抱

Yukko中學開始接觸戲劇,惟當時沒有打算在戲劇方面發展,只是覺得自己的世界太細,想多認識一些不同的事物,惟一次義工經歷才令自己改觀。

「那時有免費戲劇睇,而劇團又正在招募義工;加上我有時間,便去看一看。發現劇團的台前幕後都是義務工作,一分錢都不收,當時只有我一個人應徵當義工。後來對劇團的認識更深,亦了解到他們背後的理念。」

她本來打算只做一次義工,但卻被劇團的氣氛所感染,結果一做便十數年,即使會考高考時期,仍照樣做劇團的工作。

「我們的收入全部投入到劇團的運作,因此我們是沒薪水,正正是這樣,我覺得那在戲劇上的追求才更純粹,亦貫徹我們以人為本的劇團宗旨,不是為錢。」

跳舞老師重燃追夢熱情

對Yukko來說,最難忘的經歷是在一場演出後,有位觀眾上前跟她擁抱,並感謝該劇為她帶來力量。「她是一個跳舞老師,不過,因為腳部受傷令人生陷入低谷,更打算放棄自己一直追求的夢想。那場戲劇叫《駒歌》,也是談理想的劇目。」

「完場後她走過來,給我一個大大的擁抱,說本來已沉寂的心,因為這場戲再次活躍起來,重拾本來打算放棄的夢想。」Yukko坦言沒有想到戲劇的力量如此強大,亦堅定自己要走的路。

除做戲外,Yukko也要幫忙設計周邊產品如T恤、平面設計、策劃,有時候連公關也兼任:「我們人少,而且時間很緊逼,與其假手於人,不如自己落手做,一來不用等;二來彈性也大很多,久而久之便成『工具人』,咩都識做,咩都要做,而我咩都願意做。」

除劇團工作外,Yukko也會接有關平面設計工作;教授戲劇班及工作坊等,以幫補生計。

惟家人對她這份沒有收入的工作甚為反感,雖然Yukko有其他工作幫補,但家人仍希望她有一份穩定的工作。

盼社會明白戲劇的力量

Yukko明白自己的理想跟家人的想法有落差,也會不斷努力向家人解釋,自己所做的事:「最近感覺態度沒以前那麼激烈,可能是開始明白我,又或者已經灰心了,不再管我。」

她坦言這個結未完全解開,有時處理完手頭工作,充滿成功感地跟家人分享時,卻只獲得一句:「我知,你又去做些不正經的東西。」雖然聽罷她會感到傷感。不過,爸爸背著她所做的一件事,卻令Yukko深受感動。

「爸爸一直不喜歡我做戲,直至有一次我有自己的獨腳戲,他一個人來看,事前並無告訴我,之後兩場戲,他分別帶了媽媽,和他的朋友來看我表演。那時候我的心情非常複雜,又很感動。」

未來Yukko希望可以令父母,以至社會明白戲劇的力量,所以不斷提醒自己不要輕易放棄:「一個月搵一萬幾、二萬元,已經比現在的生活好上很多,不過只要踏入朝九晚五的生活,便回不了頭,理想和熱情會慢慢地被磨食,最後消失殆盡,所以希望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戲劇絕非只是興趣

部分由Yukko負責的戲劇工作坊,是跟小學合作的課程,有時候她會到內地的學校開班,當中曾接觸不少被老師視為頑劣的學生,卻在戲劇方面表現不錯,甚至乎有突出的表現。

「曾經見到有一個學生,是班上的搞事份子,但他上戲劇班時,會很認真地用筆記簿把台前幕後的細節記下來,條理分明。你要知道他只是一個小學生,我覺得他一直發展下去的話,會有不錯成就,我們都很欣賞他。」她憶述。

其後這位學生因為紀律問題,而沒有再參加戲劇課程,Yukko跟他亦沒有再聯絡,覺得非常可惜。

「他是一個單親小孩,如果沒有良好的溝通,會很容易行差踏錯,一個大好機會就這樣跟他擦身而過。香港社會對戲劇的看法,仍停留在興趣班的階段,其實戲劇內外,是一個人影響人的課題,是可以改變社會,外國有以殘障人士為演員的劇團,本港在戲劇文化上太落後了。」她有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