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倫多建智能城巿爭議 人工智能

多倫多建智能城巿爭議 人工智能定私隱安全重要?|我做marketing

職場熱話

廣告

智能城巿(Smart City)經常出現於大眾日常生活中,但實情並非很多國家能夠將其實踐。

早年加拿大計劃與城巿規劃公司Sidewalk Labs合作,重新規劃多倫多東面Quayside湖濱區巿區。以大數據為基礎,再配合不同智能軟件及硬件,興建一座真真正正的智能城市,預計2022年開始動工。

但後來因當地巿民憂慮個人私隱安全問題及資料會被過分濫用,項目最終宣布擱置,相關部門亦被解散,令人感到可惜。項目雖然未能順利成功誕生,但其實規劃團隊早已對外公布其詳細計劃書細節,當中包括不少啟發性創新項目。

計劃建議興建全自動民用物流樞紐中心,每座大廈將設有貨物上落中心,智能系統將貨物經地下軌道直接分發到住戶或區內商店。

另一方面,住戶亦可以將自己季節性衣物及其他短暫非必要物品放入智能箱,再由地下軌道送往樞紐中心存放區,有需要時亦能透過智能系統提取貨物。

多倫多建智能城巿爭議 人工智能
(圖片來源:unsplash@thirdworldhippy)

道路使用智能化

現時大多國家行人路及車路,以路標、欄杆或石壆等清晰地分開,並以電腦系統控制交通燈協調人流車流使用情況。Sidewalk Labs提出先以大數據分析區內人/車道路使用情況,再於不同時段為道路配上不同功用。

如大數據推算行人路於某時段人流較少時,指定行人路段就會自動變成臨時泊車位。

而當晚上人/車路使用率於中水平時,部分車路會變成流動小店區,用作商業用途。

此外,道路地板設有加熱及疏水功能,雨季或雪季時能將積雪溶解並將雨水送到泥土或去水管,令道路更安全,同時能減少對環境做成破壞。

以上只是計劃書中部分方案,雖然極具創意及實用性,但因涉及巿民最為關注的數據收集議題,而令整個項目被擱置。

其實計劃書中所提到的數據收集,主要包括四類城巿數據。「非個人數據」指群眾、外界或機器所產生的數據,如天氣、溫度等,以協調或維護機器之用; 「綜合數據」指群眾集體數據,如某地區人群多少、人流趨勢;「去識別化數據」指將個人數據去識別化後,再組合成不同組別的行為數據,全部以用於分析資源以改善社區;而最後「個人數據」指合法地收集的個人數據,用於改善個人行為及習慣之用。

雖然規劃公司承諾不會對外售賣數據,亦不會利用數據作行銷或其他用途,但大眾仍擔心收集數據會侵犯個人私隱。

雖然今次智能城巿項目未能成功推出,但其實類似項目未來必定會陸續出現。而Alphabet(Google母公司)去年亦有提出,香港極有潛力成為新一代智能城巿。其實「方便」同「私隱安全」永遠是反比,愈高科技、愈智能化,就要付上部分個人私隱。

隨著人工智能及科技急速發展,個人數據無可奈何地,必定成為發展基石其中一部分。

長遠來說,個人私隱資料保障將會愈來愈難,而重點便會放於大眾如何平衡及接受,以換取生活改善及轉變。

延伸閱讀:娘家家用難題|老公埋怨畀多咗 港媽自覺好傻:係咪要留多啲畀小朋友

延伸閱讀:黃埔私樓「如有神助」跌得少 中原睇好全區今年反彈10%:樓價有保證!

撰文:我做Marketing圖片來源:unsplash@thirdworldhip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