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yfair 資料圖片

營運漸入佳境 家居電商Wayfair迎來價值重估

美股

廣告

美國最大家居電商平台Wayfair(美股代號:W),近年積極瘦身漸見成效,撇除非經常性因素,今年首季營運開始有錢賺。管理層對逐步達致營運目標信心十足,一眾大行亦投下信心一票,上調估值、目標更高。

兩位康奈爾大學畢業生Niraj Shah和Steve Conine在成立Wayfair前,曾經營顧問公司,於2002年創立CSN Stores(取其兩位創辦人的名字字首),亦即Wayfair前身;公司初期以網站racksandstands.com銷售電視組合櫃及儲物傢具。

之後幾年,銷售產品愈來愈多元化,涵蓋家電、廚房用具、寢室用品、衛生家居用品,以及家居裝飾等;更開始跳出美國,拓展海外市場,先踏足鄰近的加拿大,再打進歐洲市場,在英國及德國銷售。

Wayfair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提升營運效率整合不同平台

至2011年,CSN Stores旗下已有逾200間網店,銷售不同種類家居產品。因應提升管理及營運效率,將大部分網店整合,並正式將公司易名為Wayfair,與其綜合電商平台同名;同年為進一步擴張及推廣新品牌,開始透過募集融資引入私募股權投資公司入股,為上市鋪路。

2013年藉收購家居設計室DwellStudio,開拓現代傢具業務。2014年,公司已成為美國唯一網上營運的最大家居電商平台。同年進軍資本市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籌得超過3億美元;而上市前最後一次融資獲T. Rowe Price牽頭,籌得近1.6億美元。自上市以來,公司淨收入的複合年均增長率達28%。

現有牌品組合,除主打Wayfair外,還包括AllModern、Birch Lane、Joss & Main、Perigold及Wayfair Professional,針對現代品味、奢華裝潢、家居設計專業等不同路線。並設有商家入駐支援,提供商業對顧客(B2C)平台服務。

相對於亞馬遜(Amazon,美股代號:AMZN), Wayfair的B2C相對簡單,只有一個賣家級別,亦由於平台集中家居產品,流量較易擊中目標客群;客戶的單價亦相對亞馬遜為高。

Wayfair平台現有供應商逾20,000個,較疫情前增加逾六成;銷售產品種類逾3,000萬款。據市場推算,2024年歐美家居用品潛在市場規模達8,000億美元,2023年將擴大至10,000億美元。美國家庭每年用於家居用品的開支超過3,000美元,而Wayfair客戶每日消費金額約540美元,反映業務仍有相當發展空間。

不過,上市以來持續擴張,又遇上疫情來襲,公司於今年初無奈裁員瘦身,全球裁員1,650名員工,佔總數約一成三。

Wayfair自2022年以來第三次重組,預計可節省2.8億美元。瘦身後首份成績表,Wayfair今年首季淨收入27.29億美元(見圖表—),按年減少1.6%;當中美國市場佔23.91億美元,下跌0.9%。國際市場3.38億美元,減少5.8%,按固定匯率計,則下跌7.5%。毛利8.19億美元,微跌0.2%;毛利率30%,擴闊0.4個百分點。

經營虧損2.35億美元,較去年同期3.47億美元收窄。淨虧損2.48億美元,去年同期淨虧損3.55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2.06美元,去年同期每股攤薄虧損3.22美元。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7,500萬美元,去年同期錄經調整經營現金虧損1,400萬美元;季內美國市場錄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1.21億美元,國際市場則錄經調整經營現金虧損4,600萬美元。經調整每股攤薄虧損32美仙,去年同期經調整每股攤薄虧損1.13美元。

重複光顧客戶佔比逾八成

財務方面,期內經營活動淨現金投入1.39億元,經調整自由現金流出1.9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流出2.34美元有改善。營運方面,截至三月底止,活躍客戶2,230萬戶,按年增加2.8%。過去12個月每活躍客戶淨收入537美元,減少2.8%;過去12個月每活躍客戶訂單1.84宗,去年同期為1.81宗。

季內交付訂單總數960萬宗,減少1%;重複光顧客戶佔比達80.5%,按年提升1.4個百分點;重複光顧客戶訂單總數770萬宗,上升1.3%。而平均單價為285美元,減少2美元。

管理層指,集團季內已錄得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營運上已達收支平衡目標;隨著裁員行動完成,成本得以優化,下一步會致力提升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至中單位數,並恢復錄得自由現金流入。最終希望達致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達雙位數以上,以及可持續的強勁自由現金流入。

Argus指出,雖然Wayfair首季銷售未算理想,但活躍客戶數目及訂單均見上升,反映收入有增長潛力。該行認為,其產品線完善有利捕捉經網上購置家居用品的趨勢。維持給予目標價83美元,評級則由「持有」上調至「買入」(見圖表二),以反映公司前景正面。

Wayfair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Wayfair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