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資料圖片

Tesla重新定位 FSD聚焦神州

美股

廣告

美股Magnificent 7之中,Tesla(美股代號:TSLA)算是令投資者又愛又恨。年初以來,股價大落後兼跑輸大市,市值完全被其他六強拋離。市場原先已對首季業績不寄厚望,但話事人馬斯克(Elon Musk)使出「大招」,又一次吸引全球投資市場目光。

Tesla行政總裁馬斯克,早前突然訪京,並獲得國務院總理李強接見。李強肯定Tesla在中國的發展,認為是中美經貿合作的成功範例;重申中國市場開放予外資企業,會確保向外資提供理想的營商環境及支持。

24小時訪京收穫豐

馬斯克此行當然有所求,志在尋求中國對其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FSD)開綠燈。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落地中國市場,對Tesla相當重要。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已日趨白熱化,行業毛利率正持續受到壓抑;高增長、高利潤不再。

另一方面,基於國安理由,Tesla汽車在內地部分敏感區域仍受到行駛限制。若然系統通過內地的數據安全要求,有利解除在機場、高速公路等禁行禁停限制。

馬斯克此行中國遊果然有回報。據報公司將與百度集團(09888)在地圖和導航功能上,展開深度合作。目前內地自動駕駛功能關鍵地圖模塊的合資格供應商僅約20間,百度是其中之一,而Tesla四年前已採用百度的導航應用程式。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亦隨即宣布六間車廠,獲得數據安全預防措施批准,當中包括Tesla,明顯其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已掃除障礙,踏入中國市場大門。消息成為股價催化劑,Tesla單日大升15%。利好消息完全蓋過業績的不濟。回顧剛公布的第一季成績表,收入213.01億美元,差過市場預期,按年跌8.6%,跌幅是2012年以來最大,按季更減少15.3%。

管理層將收入下跌歸咎於多項不利因素,包括汽車平均售價下跌、交付量下降,以及德國車廠生產出現阻礙。毛利36.96億美元,按年下跌18%,按季倒退16.7%。受到售價下跌、Cybertruck生產投入增加、以及研發和經營開支上升等因素影響,經營溢利下跌至11.71億美元,按年大減56%,按季跌43.1%;經營溢利率降至5.5%。純利11.29億美元,下跌55%,按季更大跌85.7%;每股攤薄盈利34美仙,較去年同期下跌53.4%,亦差過市場預期。

首季少賺55%

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33.84億美元,下跌20.6%;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率15.9%,收窄2.4個百分點,較對上季則擴闊0.2個百分點。經調整純利15.78億美元,減少46.2%,按季下跌36.4%;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45美仙,較去年同期下跌47%。而經營業務活動之現金淨額大減90.3%,至2.42億美元。

財務方面,第一季度止持有現金及投資共268.63億美元,減少約22億美元。期間自由現金流出25.31億美元,是2020年第一季以來再次錄得自由現金流出,主要因為人工智能投入10億美元資本開支,以及存貨增加27億美元。整體營運數據下跌,季內Model 3及Model Y產量共41.2萬輛,按年下跌2.1%,按季減少13.5%。連計其他汽車型號,總產量43.3萬輛,按年減少1.6%,按季下跌12.4%。

交付方面, Model 3及Model Y交付量共36.9萬輛,按年下跌10.2%,按季減少19.8%;連計其他汽車型號,總交付量38.6萬輛,按年減少8.5%,按季下跌20.1%。雖然管理層展望無具體披露數字,但預示汽車銷量增速將會顯著低於2023年水平;相反,儲能裝備收入增長會超越汽車業務。

平價版Tesla提速發展

較令投資市場有憧憬的,是加快推出平價版電動車,原先目標2025年下半年投產亦將會提前。計劃有利更善用現有最高產能,並預計產量將較2023年增加超過五成。

一直所說的平價版Model 2,價格定位25,000美元,話事人馬斯克表明,細節會在8月8日的無人出租車robotaxi發布會上再公布。馬斯克再次強調,Tesla定位非汽車製造商,而是一間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企業,而他在業績投資簡報會上,亦不忘推銷其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

Tesla公布季績後,花旗將其目標價由180美元升至182美元(見圖表),維持「中性」評級。該行主要考慮到今年以來股價已累積相當跌幅,估計其平價車可於2026年底推出市場,期望公司可披露更多相關數據。至於瑞銀對Tesla發展全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未有抱任何懷疑,但質疑robotaxi的發展。該行同樣只予「中性」評級,目標價147美元。

Tesla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