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vidia ai 資料圖片

Nvidia以外選擇 AI股博通值博

美股

廣告

輝達(Nvidia,美股代號:NVDA)股價高處未算高,但若然有其他選擇,可同樣受惠於人工智能(AI)浪潮,但潛在空間更吸引的話,亦不妨考慮。有60年歷史的博通(Broadcom,美股代號:AVGO),過去一年股價累升逾九成,業務所含的AI元素絕不遜於龍頭,絕對要加入觀察名單。

上世紀60年代,博通是惠普旗下一個半導體分部,其後經過連番分拆,2009年變身Avago Technologies在納斯達克上市。Avago於2015年收購Broadcom後,才正式易名為博通。

博通之後繼續透過併購壯大,2016年以59億美元,收購Brocade;2017年計劃收購高通,但最終遭到美國政府以國家安全為理由擋路。

首季度經調整EPS勝預期

2018年轉移目標,以189億美元,收購CA Technologies;翌年以107億美元收購Symantec的企業安全業務;2022年斥資610億美元,收購VMware。

博通現時是全球領先半導體技術企業,業務覆蓋多種半導體、企業用軟體和安全解決方案的設計、開發和供應。

博通截至2月4日止第一季度收入119.61億美元,按年上升34.1%,高過市場預期;當中來自半導體解決方案業務佔73.9億美元,增加3.9%;基建軟件業務佔45.71億美元,增長152.8%。

毛利73.75億美元,增加22.8%;經營溢利20.83億美元,倒退49.2%。純利13.25億美元,跌64.8%;每股攤薄盈利2.84美元,跌幅67.7%。

撇除非經常性因素,經調整毛利90.14億美元,上升37%;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71.56億美元,增長26%;經調整經營溢利68.31億美元,增加25.8%。

經調整純利52.54億美元,上升17.1%;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10.99美元,增幅6.3%,好過市場預期。

第一季度營運現金流48.15億美元,增7.7億美元;自由現金流46.93億美元,增7.6億美元。回饋方面,派發季度息每股5.25美元;季內回購770萬股,涉及82.9億美元。

管理層展望全年度收入約500億美元,當中包括來自VMware貢獻;經調整經營現金溢利佔收入比重約六成,即約300億美元。

中金指受惠AI發展帶動需求

中金認為,博通首季度業績符合預期,其中AI收入超出預期,增加至23億美元,按年增加約四倍,佔半導體解決方案收入及總收入分別31%及19%,惟被寬頻和伺服器存儲業務週期性疲軟所抵銷。

谷歌(Google)母公司Alphabet(美股代號:GOOGL)於2023年發布大模型Gemini,銳意在AI技術大展拳腳。

中金認為,隨著AI產業由模型訓練到應用落地不斷推進,AI晶片的需求也將持續增長。

博通在AI晶片業務上具備競爭優勢,包括SerDes等連接、存儲、處理IP核豐富、收入體量帶動規模效應、與雲廠商客戶合作歷史悠久等,該業務發展有望持續向好。

另外,交換晶元Tomahawk 5是市場中少數能夠實現量產的51.2T交換晶片,關鍵節點領先競對手一年左右。

Tomahawk 5的部署需求超出預期。中金認為有望保持交換晶元技術優勢,隨著以太網在AI數據中心滲透率提升,Tomahawk 5和Jericho3-AI出貨量或將增加。

中金維持其今、明兩年度經調整每股盈利分別45.49美元及51.71美元。該行維持其「中性」評級,考慮到公司將AI收入展期上調,將目標價調高一成,至1,110美元(見圖表),相當於本年度預測市盈率24倍。

博通在業績會上確認了來自AI的需求仍然強勁。預期今年度AI業務的年化收入將達百億美元,比之前樂觀;不過,伺服器業務需求次季度料繼續疲弱。

AI定製晶片的開發需要時間,且研發過程相對複雜,集合了軟體模型建立和晶元設計開發的一系列反覆運算過程。

博通擁有多年的經驗和技術護城河,因此管理層有信心在未來繼續保持市場領先地位。

至於VMware業務將成為軟體業務收入的主要引擎,預期未來軟體收入的增長,將主要來自於新收購的VMware業務。

管理層認為隨著訂單的增長,VMware業務將在2024年度的後續季度保持雙位數增幅。

高盛及摩通齊睇1,550美元

高盛相對樂觀,指其首季度業績穩健,經調整每股盈利高出市場預期約6%,尤其AI業務表現突出;另外,收購VMware亦帶來協同效益。

考慮到公司在AI領域有競爭優勢及軟件業務具增長前景,股價短期弱勢,可視為任何加碼時機,該行維持給予「買入」評級,目標價則由1,325美元,上調至1,550美元。

另一大行摩根大通給予博通「增持」評級,目標價1,550美元。看好主要由於AI晶片需求急增,博通在AI相關產品有領先位置。

該行估計,博通本年度在AI方面的收入主要來自客戶訂製晶片。

0
(圖片來源:資料圖片)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

撰文:經一編輯部圖片來源: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