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多得的股息王 強生長線增長動力足
強生旗下有三大業務,包括製藥、醫療儀器及健康消費品。
公司於4月底,落實分拆旗下健康消費品業務Kenvue的計劃,將透過首次公開招股(IPO)發售約1.51億股,每股作價介乎20至23美元,集資最多35億美元,上市相當於企業估值最多近430億美元,有機會成為美國今年規模最大的新股。
疫苗及新藥貢獻增
分拆落實將有利簡化公司架構,令管理得以細分,資源集中發展更具增長潛力的業務。預計分拆Kenvue可於下半年完成,而分拆後強生將保留Kenvue控制權。
公司第一季銷售247.46億美元,按年增長5.6%,高過市場預期的245億美元;撇除匯兌影響,經營銷售增長9%:再扣除併購及出售資產等因素的話,經調整經營銷售增長7.6%。
按業務部門劃分,製藥業務銷售貢獻最多,有134.13億美元,增加4.2%;經調整經營銷售上升7.2%。帶動增長的主打產品,包括用於治療多發性骨髓瘤的Darzalex、治療銀屑病藥品Stelara、前列腺癌藥Erleada、公司首個細胞治療法Carvykti(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抗凝血劑Xarelto,以及新冠疫苗等。而期內銷售減少的產品,包括了用於治療多種自身免疫性炎症的Remicade、慢性淋巴性白血病藥品Imbruvica,以及轉移性前列腺癌藥Zytiga。受惠心臟電生理檢查產品、隱形眼鏡及傷口修復產品銷售增加,醫療儀器業務銷售上升7.3%,至74.81億美元;經調整經營銷售增加6.4%。
至於健康消費品銷售38.42億美元,增7.4%,經調整經營銷售上升11.3%,主要受成藥銷售帶動,當中包括止痛退燒藥Tylenol及Motrin、上呼吸道藥品、腸胃藥Imodium及戒煙產品等。
皮膚護理產品方面,Neutrogena及Aveeno產品系列,亦支持銷售增長。按地區劃分,美國市場項貢獻收入125.17億美元,增加9.7%。國際市場收入僅升1.8%,至122.29億美元;當中歐洲增長5.1%,至63.32億美元;亞太及非洲市場貢獻43.1億美元,減少4.3%;除美國外、西半球市場有15.87億美元,上升7.1%。
連續61年派息遞增
第一季銷售成本增加10.5%,至83.95億美元,佔銷售比例由32.4%,上升至33.9%。毛利163.51億美元,增加3.3%;但受成本上漲影響,毛利率收窄1.5個百分點,至66.1%。
首季由盈轉虧,蝕6,800萬美元,2022年同期有純利51.49億美元;每股攤薄虧損3美仙。撇除69億美元訴訟費用、非有形資產攤銷,以及稅項調整等一次性開支影響,經調整純利為70.68億美元,下跌0.9%;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2.68美元,增幅0.4%,市場預期為2.5美元。
至於股東最關注的回饋政策,公司未有令市場失望,宣布派發季度股息1.19美元,較上季增加5.3%,亦是連續第61年股息遞增,「股息王」地位依然穩固。目前強生股息率約2.8厘,以最新季度股息推算,派息比率約四成半。
管理層上調全年展望預測,經調整經營銷售增長介乎4.5%至5.5%,即中點由4%上調至5%。管理層預期,經營銷售介乎979億至989億美元,即按年增長5.5%至6.5%,1月時預測為969億至979億美元;銷售預測同樣上調至介乎979億至989億美元,即中點為984億美元。另經調整每股攤薄盈利上調到10.6至10.7美元,增幅4.5%至5.5%;經調整經營每股攤薄盈利介乎10.5至10.6美元,增幅3.5%至4.5%。
大行上調目標價至183美元
摩根士丹利指出,強生首季業績好過市場預期,但股價即時反應不升反跌,很大原因是管理層未有重申製藥業務2025年銷售目標。不過,公司已釐清570億美元目標不變,並披露多隻新藥研發取得進展,意味有機會更早商業化推出市場。該行維持給予集團「持有」評級,目標價由179美元,調高至183美元(見圖表)。Raymond James表示,強生旗下醫療儀器及健康消費品維持向好勢頭,但個別藥品將可能面對銷售逆轉。該行相信,有關疑慮已反映在股價之上,維持給予「跑贏大市」評級,目標價由185美元降至181美元。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