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最重磅的一天!美聯儲會議紀要攜英偉達業績來“炸場”,美股今晚如何走?
來源:CMEGroup值得關注的是,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上週更是“捅破窗户紙”,其認為美聯儲下一次加息的可能性達到15%。這也使得一些大行開始正視美聯儲重回加息的風險。BMO全球資產管理公司固定收益和貨幣市場主管Earl Davis表示,可能的利率路徑有很多,並且還都有它們的道理。Davis曾非常相信美聯儲“2024年降息75個基點”的説法,但現在表示他的信心已有缺失。高盛資產管理公司跨資產固收投資主管Lindsay Rosner表示贊同薩默斯對加息風險的的評估,但她認為美聯儲將高利率保持更長的時間“更有意義”。法國興業銀行首席外匯策略師Kit Juckes則認為,如果“美國經濟重新加速,美聯儲最終將不得不再次緊縮。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降息預期不斷推遲的同時,華爾街大行甚至還認為,美聯儲放緩縮表的進程可能也不如預期。這意味着,年初市場預期的3月“降息+放緩QT”的超級議息會議“組合拳”,可能成為泡影。因此,今晚的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或許也將能給投資者提供一個觀察窗口。在上個月議息會議後的新聞發佈會上,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決策者們計劃在3月會議上進行更深入的討論。他還承認個別成員在會議上提到了減緩縮表。Harbor Capital Advisors的投資組合經理Jake Schurmeier表示,我希望在會議紀要中看到委員會在這個問題上的大致立場。然後在3月份的會議上宣佈他們的計劃和原則,並在年中開始逐步減少QT,將降息時間表最早推至6月份。不過,美國銀行分析師則認為,無論美聯儲未來採取何種舉措,標普500指數可能仍應該會處於有利位置。當然,降息預期一旦落空,股市中的部分脆弱地帶,也不免會受到影響。美銀分析師在另一份報告中就提到,利率持續走高可能也會給銀行股帶來潛在的下行風險。狂熱警告!英偉達業績或成美股成敗關鍵?投資者對AI的狂熱追捧已使英偉達市值先後趕超亞馬遜和谷歌,一度成為美股第三大公司。當地時間2月21日美股盤後(即北京時間2月22日凌晨),英偉達將在“萬眾矚目”下公佈2024財年Q4業績。市場分析師們普遍預計,英偉達在第四季度的表現將非常強勁。英偉達Q4有望實現營收205.17億美元,同比增長239.06%;每股收益4.21美元,同比增長637.74%。這意味着,公司將連續第三個季度實現創紀錄的營收和利潤。不過,市場觀點認為,提前把預期拉滿並非好事,本次財報公佈後存在“賣事實”的風險。如果今晚美國股市受英偉達財報拖累下跌,那麼出現回調的概率將超50%。另外,隨着AI熱潮的興起,英偉達已經超越特斯拉成為當下美股交易量最大、最炙手可熱的市場寵兒。有數據顯示,在過去的30個交易日裏,英偉達股票平均每天成交額約為300億美元,超過了特斯拉,後者同期平均每天成交額為220億美元。分析師警告稱,AI相關股票的高成交量表明,散户投資者和算法交易員是基於AI狂熱而非基本面推動股價走高的,比如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
這也使得英偉達業績成為華爾街最受關注的事件之一。分析人士稱,作為人工智能熱潮的風向標,英偉達業績的好壞或直接決定這波熱潮能否持續下去。無獨有偶,摩根士丹利也表示英偉達財報可能會成為左右美股走勢的波動性事件。值得投資者警惕的是,當前看漲期權瘋狂押注英偉達等AI股,英偉達公佈財報後,整個期權市場的隱含波動率可能下降,英偉達相關個股的看漲期權價格隨之下跌,並帶動大盤迴調。SpotGamma創始人Brent Kochuba對此解釋道,因為當前期權市場隱含波動率的上升,建立在投資者想要對衝或投機“英偉達財報”的預期上,因此,當英偉達公佈完財報後,隱含波動率就會走低。獨立股票市場分析師Michael Kramer則表示,英偉達的財報可能是市場成敗的關鍵。Kramer表示:我認為市場對英偉達這家公司下了巨大的賭注,如果英偉達股價沒有大幅上漲,就沒有別的因素可以推動美股繼續走高了。另外,美國銀行研究分析師表示,英偉達近期內可能會出現大幅回調,但這種回調會很短暫。其強調,英偉達未能達到樂觀的預期將來自供應方面的因素,而與需求和競爭的變化基本無關。與此同時,其還認為,在英偉達3月中旬將召開的GPU技術大會之後,市場波動應該會得到解決。該分析師表示:“作為參考,在過去六次年度GTC活動後的1天內,英偉達股票平均上漲了6%(而標普500指數上漲1%)。”
牛友們,
美聯儲會議紀要攜手英偉達業績來襲,
你們認為美股市場將會如何表現?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您的看法~
編輯/Somer風險提示:上文所示之作者或者嘉賓的觀點,都有其特定立場,投資決策需建立在獨立思考之上。富途將竭力但卻不能保證以上內容之準確和可靠,亦不會承擔因任何不準確或遺漏而引起的任何損失或損害。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