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Tech先鋒 Klaviyo為科網新股拔頭籌
始創人之一Andrew Bialecki在哈佛大學求學時,修讀物理、天文學及天體物理學。其後加入零售分析機構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擔當工程師,之後做過行銷軟件商Performable and Rocktech Digital,發覺行銷行業大有可為。
獲電商平台Shopify力撐
2012年,Andrew Bialecki與Applied Predictive Technologies的同事Ed Hallen,創立Klaviyo,目標將消費者行為化為數據,分析後,成為企業提升收入的利器,目前總部設於波士頓。
公司的概念獲得Summit Partners、Lone Pine Capital及加拿大電商平台Shopify(美股代號:SHOP)出資支持。
Shopify現時持股量約一成一;除了是股東外,Shopify同時是公司策略夥伴,截至2022年底,近七成八的年化經常性收入來自Shopify。
事實上,不少企業功能已數碼化,甚至外判於雲端服務供應商,宣傳行銷亦不例外,結合行銷(Marketing)和科技(Technology)的MarTech應運而生。
MarTech並非甚麼新鮮事,部分軟件即服務(SaaS)龍頭,例如Salesforce和Adobe等,早於2008年已覆蓋行銷範疇。
Klaviyo透過軟件即服務平台,為企業提供電子郵件、簡訊服務(SMS)和推播通知等方式,自動化發放予目標客群,簡單說是一個行銷自動化平台。
Klaviyo會運用人工智能(AI)技術,協助企業分析消費者行為,例如瀏覽網頁、放入購物車到結賬時距、退貨行為等,繼而作出相應的行銷部署。
可以發送個人化和針對性訊息,其產品包含電子郵件行銷解決方案,將宣傳效益最大化;同時提供檢討解決方案,例如可查看開信率,或者放棄的購物車點擊,再與競爭對手作比較。藉此加強儲存、分析和使用數據。
目前在北美以外,業務已擴展至西歐、英國、澳洲和紐西蘭;全球付費用戶超過13萬個,遍及超過80個國家及地區。
疫情期間,消費者足不出戶,Klaviyo的行銷服務,成為一眾電商企業的必然之選。2020年來自付費用戶的收入,按年大升逾110%。
公司在今年9月初展開首次公開招股(IPO),每股發售價介乎25至27美元,之後因應市場反應上調至介乎27至29美元,最終以超出範圍30美元定價,相當於企業價值達90億美元。
上市並獲得貝萊德和聯博資產管理,分別認購最多1億美元股份。
冀拓展電商以外行銷領域
集團首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開市報36.75美元,較定價高出22.5%,收報32.76美元,較定價高出9.2%。
按發售1,920萬股計,集資5.76億美元。但由於當中有769萬股是股東出售舊股套現,故公司實際籌得3.45億美元。
公司希望藉上市,將業務範疇由電商,拓展至教育、餐飲和旅遊領域。
值得留意,公司上市前融資共4.54億美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止,僅動用1,500萬美元,手頭現金仍有近4.4億美元。
另外,一般科網企業上市後,始創人持股已不多,且不斷攤薄。Klaviyo上市後,Andrew Bialecki仍持約三成八股權,Ed Hallen持股量亦接近一成四。
回顧近年業績,Klaviyo收入由2021年的約2.9億美元(見圖表),增加至去年4.72億美元,增幅62.7%。
毛利由2.05億美元,增加至3.44億美元,增幅67.4%;毛利率擴闊2個百分點,至72.9%。
2021及2022年經營虧損,分別為7,923萬
及5,503萬美元;經調整經營虧損分別4,398萬及2,619萬美元,同期淨虧損分別7,939萬及4,919萬美元。營運現金流分別負2,273萬及負2,355萬美元;自由現金流分別負3,674萬及負4,179萬美元。
今年上半年收入3.2億美元,按年上升53.9%。毛利2.46億美元,增加64.1%;毛利率76.9%,提升4.8個百分點。
經營溢利791萬美元,2022年同期錄得經營虧損2,529萬美元;經調整經營溢利4,406萬美元,去年同期經調整經營虧損1,957萬美元。
今年上半年業績扭虧為盈,錄純利1,516萬美元,純利率4.7%,去年同期淨虧損2,456萬美元;每股盈利6美仙,去年同期每股虧損11美仙。
今年上半年錄得正營運現金流5,702萬美元,去年同期負2,714萬美元;同期自由現金流5,342萬美元,去年同期負3,804萬美元。
就市場需求而言,Klaviyo前景不俗,管理層推動業務擴張之同時,未如一般科網企業嚴重燒錢,更重要是現金流重納正軌,並開始有盈利貢獻。
惟要留意,公司相當依重Shopify平台的客戶,未來要看如何拓展更多電商策略夥伴關係,減低單一依賴。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