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首季交付跌13%遜預期 馬斯克否認退出DOGE 盤後股價挫8%
首季銷量低迷:多重挑戰拖累表現
美國電動車龍頭特斯拉(Tesla)公布2025年第一季全球交付量為336,681輛,按年下跌13%,創近三年來最低水平,遠低於市場預期的390,000輛。特斯拉解釋,銷量下滑主要因四家工廠改造生產線導致數週停產,影響產能。其他因素包括:
- 馬斯克政治爭議:馬斯克以特別顧問身份領導特朗普政府的「政府效率部」(DOGE),推動大規模裁員與削減聯邦開支,並發表右翼政治主張,引發歐美消費者不滿,觸發抗議與抵制行動。
- 競爭加劇:中國比亞迪(BYD)等競爭對手快速崛起,Counterpoint Research預測2025年特斯拉全球市場份額將降至15.3%,被比亞迪超越(預計15.3%)。
- 產品老化與消費者觀望:特斯拉主力車型Model 3與Model Y已顯老化,消費者等待新款Model Y(內地已於2月底推出,歐美3月推出),影響購買意欲。
去年馬斯克預測2025年銷量增長20%-30%,並計劃上半年推出一款廉價電動車(Model Q)。然而,他在1月財報會議上未重申增長預測,僅表示銷量有望增長,顯示對前景更為謹慎。特斯拉將於4月22日公布首季財報,市場預期每股盈餘為0.48美元,按年增7%。
核心資料列表
項目 | 詳情 |
---|---|
首季交付量 | 336,681輛,按年跌13%,低於預期390,000輛 |
市場份額 | 特斯拉預計15.3%,比亞迪預計15.3%(Counterpoint Research) |
新款Model Y | 內地2月底推出,歐美3月推出 |
財報預期 | 4月22日公布,每股盈餘預計0.48美元,按年增7% |
股價表現 | 周三盤後跌8%至260.12美元,當日早盤一度漲5.3% |
特朗普關稅影響:報復風險加劇
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計劃,對所有進口商品徵收10%基準關稅,並對中國加徵34%(累計54%)、歐盟20%、日本24%、韓國25%、台灣32%、越南46%、柬埔寨49%,汽車進口關稅為25%。特斯拉雖在美國本土生產,免受成品車關稅影響,但依賴中國(電池供應商CATL)、日本、韓國及墨西哥的零部件進口,成本上升壓力顯著。
特斯拉曾警告,若其他國家報復美國關稅,可能對其出口市場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中國已對美國煤氣與農產品加徵15%關稅,加拿大官員提議對特斯拉徵收100%報復性關稅,顯示特斯拉可能成為貿易戰的報復目標。市場擔憂關稅戰進一步推高車價(每輛車或漲5000-15000美元),影響消費者需求。
馬斯克DOGE角色爭議:去留問題引關注
馬斯克自特朗普1月20日上任以來領導DOGE,負責削減聯邦開支與裁員,其右翼立場引發消費者抗議,導致特斯拉門店被破壞與銷量下滑。根據規定,馬斯克每年只能以特別顧問身份工作130天,預計5月底離任。《Politico》引述消息稱,特朗普與馬斯克已決定其將很快回歸企業,消息一度刺激特斯拉股價4月2日早盤漲5.3%。
然而,白宮與馬斯克均否認該報道,馬斯克在社交平台稱其為「假新聞」。特朗普4月1日表示,馬斯克終將回歸特斯拉,但未給出具體時間表。馬斯克此前稱DOGE工作令其付出「沉重代價」,但有信心在130天內完成削減1萬億美元聯邦開支的目標。市場分析師Dan Ives認為,馬斯克需減少DOGE參與,專注特斯拉以重振品牌形象。
股價表現:盤後大跌8%
特斯拉股價4月2日表現波動。受馬斯克可能離任DOGE的消息影響,股價早盤一度上漲5.3%。然而,首季銷量數據發布後,市場失望情緒與關稅報復風險加劇,盤後股價大跌8%至260.12美元,與實時數據一致(4月2日19:45收盤價260.12美元)。
實時數據顯示,特斯拉當日開盤價254.6美元,最高284.99美元,最低251.27美元,收盤價282.76美元(16:00時段最高289.5美元),較前日收盤價268.46美元上漲5.3%。但盤後交易反映市場對銷量與關稅風險的擔憂,股價跌至260.12美元,抹去日內漲幅。年內股價累計跌31%,首季跌36%,為2022年以來最差季度表現。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