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智文專訪|理解「被卸任」冇嬲梁振英 樂意出手拯救海洋公園 呼籲議員通過撥款:結業絕對是惡夢!
此專訪文章版權為《經濟一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網內容。
撰文:經一編輯部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
盛智文表示作為屬於香港人的「真正公園」,不應落得結業下場。他認為海洋公園仍然是香港人的公園,正如紐約中央公園、倫敦海德公園、巴黎的杜樂麗花園等,是作為城市的後樂園及都市的緩衝。
「海洋公園陪伴著一代又一代的家長及小孩成長,(公園)的定位非常特別,是教育、保育與遊樂的混合,是香港人製造,香港人擁有(made by Hong Kong people, owned by Hong Kong people)。我真切認為香港需要一個主題公園,不管是海洋公園還是迪士尼樂園,假如結業絕對是個噩夢。」
-
盛智文樂意做白武士
2003年盛智文臨危受命出任主席一職,11年間,成功地扭轉海洋公園命運,搞得有聲有色。問到可會再次出手營救?他表示非常願意:
「我很愛香港,很愛香港人。若然政府需要我的幫助,我樂意為海洋公園出謀獻策,令它經營下去。」
不過他表明目前尚未有人士接觸他,是否加入乃由政府做決定,非他個人意願,目前他對於重掌海洋公園一事未有太大興趣:「這份工作需全心全意投入,是full-time job,需要一班精英團隊同心協力。」
他特別強調當年的成功全靠與整個團隊合作無間,他回想當年剛執掌時對營運主題樂園一竅不通,故此建立了管理委員會,聘請對營運娛樂事業有經驗的人才加入,最終邀請到曾在馬德里華納公園、納氏草莓樂園工作多年的苗樂文(Tom Mehrmann)入主擔任行政總裁。
另外他重用本地管理層,本地人才與外來專家產生良好化學作用,一舉扭轉當時公園管理不善的情況:
「當時有4,000多名員工,但他們大多愁眉苦臉。我加入後重新設計職員制服、將機動遊戲及設施重新粉飾,令員工身為海洋公園的一份子而驕傲。」
故此他認為現時海洋公園的問題是出在管理上,「管理層很重要,現時執掌的團隊不幸地要面對社會運動和疫情帶來的影響,但不只是他們,全世界的公司都要面對同樣問題,甚至比香港情況更嚴重。」
理解「被卸任」冇嬲梁振英
盛智文早於2003年出任海洋公園董事局主席,2014年特區政府通知他不再續任,離職通知期更只得一個月。有傳是當年的特首梁振英不滿盛智文提名唐英年參選行政長官及高調批評梁振英,因而「秋後算賬」,被迫在短時間內離開服務11年的海洋公園。
對此,盛智文表示「理解」(understand) 當年時任特首梁振英的決定,因為自己任期比一般六年任期長才將他免職,又認為梁振英只是跟隨政府指引作更換,而不是針對他個人,「我對此並不感到憤怒。」
需正視管理手法
近年海洋公園一直處於財困狀態,海洋公園董事局副主席劉鳴煒稱作為非牟利機構,所做的保育及教育工作不能以經濟效益來演示,又指並不能以一盤生意心態去經營海洋公園。
對此,盛智文早以用往績來證明自己那套行之有效。他表示理解公園很多時受制於政府的《海洋公園公司條例》所限,例如入場門票比迪士尼樂園便宜100元是否合理都需要定時檢討。
「不過我在任期間每年都有盈利。假如他們經營得宜,絕對是有利可圖。」
社會上有不少聲音批評公園在2003年開放自由行後,只為討好內地遊客,而忽略香港本地人的需要。 盛智文指出2012年至2013年度公園的入場人次為770萬人次,當中四成為本地人,相等於香港總人口的一半。其他則包括印度、南韓及日本等亞洲人,所以他不認同公園傾向服務內地遊人。
他補充,海外遊客佔六成入場人數,放諸四海主題樂園皆相同,而香港的人口亦不足以支撐主題公園的收入,如果放棄遊客及旅遊業,香港將會損失大量職位。
「幸好香港鄰近內地,有大量內地遊客前來消費。如同其他國際大城市一樣,旅遊是城市的一大收入來源,如果失去旅遊業,香港將變回漁村,亦是不可行的做法。」
盛智文表示樂意為海洋公園出謀獻策,保住公園。(新傳媒資料室圖片)
宜利用水上樂園、科技革新
要吸引人流,公園必須作出改革:「我在時裝界長大,而潮流一直在變化,必須預測未來的事情或明年的流行趨勢。我認為世界上所有主題樂園都需要改變。年輕人的口味經常轉變,公園和政府需要聆聽香港市民的意見,然後嘗試加進公園中。」
作為水上樂園顧問的他表示,目前水上樂園仍在興建中,可幫助提高公園的可玩性。他指香港市民過去與水上樂園一起成長,人人都希望重建水世界,「我認為它會為年輕人帶來驚喜,他們會喜歡的,因為真的很特別。」
他續稱,公園有太多地方可以應用虛擬實境(AR)和擴增實境(VR)等新技術,例如在水族館中,體驗與鯊魚一起暢泳。「這毋須花費太多金錢,利用公園的基礎設施配合科技,就像在蛋糕上加裝飾一樣,添加一些可以使之煥然一新的東西。」
盛智文始終認為海洋公園有挽救的餘地,他建議可讓公園多經營一年半時間,並提出一個全新的計畫書,屆時如果發現真的沒有可行方案的話,才把公園結業。
「要它倒閉很容易,關閉後賣掉土地便可。但我認為還有其他方式可以令公園擁有未來,甚至出現雙贏局面。」
燙手山芋無人接手
面對6月清盤「死線」逼近,海洋公園的高層近日四處奔波,希望靠社會輿論可游說立法會議員批出「應急錢」,不同派別的議員均質疑再次撥款是「倒錢落海」。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週四(5月21日)在記者會上表示,注資目的是為幫助海洋公園渡過目前的財務問題,而方案中的54億元旨在避免公園被清盤。 邱騰華稱正研究三大發展定位和五個發展模式的改變。三大發展定位包括:
- 確立、鞏固保育和教育定位。
- 脫離傳統主題公園的發展模式,減省機動遊戲的設施及開支,將資源回歸保育及教育工作。
- 利用園外的地方,擴展入場人士的消閒活動。地點包括深灣一帶的遊艇會、已停業的珍寶海鮮坊、香港仔傳統漁村等。
五個發展模式改變則包括:
- 審視海洋公園的資金。
- 審視營運模式,可否外判,或容許其主辦獨立活動,減低財政壓力。
- 審視法律框架,在條例上作出修訂,包括會否有其他方式作財務安排,例如集資。
- 審視土地運用,所有土地用途只能用於非牟利的海洋館等用途。
- 審視地區發展,將南區由工業發展成旅遊地。
倒閉添加額外100億元開支
劉鳴煒強調54億元是最低金額而且「一點都不能少」,若然公園倒閉,會涉及額外約100億元開支,還有7,400隻動物安置及遣散2,000名員工,在兩害取其輕下應該批出撥款。
據了解,54億元中有31億元是用來還「商業貸款」;餘下的22億元是公園接下來一年的營運開支。 其實自盛智文掌舵起,海洋公園公園曾多次舉債,包括2005年借了27億元無政府擔保商業貸款,在2013年借了總值22.9億元的政府貸款。而他任內盈利最多的2008年,收入僅2億元。
盛智文擅長以商業模式營運公園,利用貸款快速增長公園業績,且成功製造利潤。 惟其繼任人孔令成迥然不同的經營方式,令公園無以為繼。
目前的「爛攤子」,除了政府之外無人願意接手,誠如商經局在立法會文件中表示,
「海洋公園公司能夠成功吸引私人機構投資的機會非常渺茫。」
此專訪文章版權為《經濟一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本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