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園hk techathon

科技園HK Techathon 2023走進培育歴程

科技

廣告

香港科技園公司(科技園)於2月27日以「Open to All」(開創無界)為主題舉辦傳媒午宴,管理層分享公司願景及最新戰略發展,包括創新製造(新型工業化)及創科人才計劃等。政府早前公布《香港創科發展藍圖》,為本地創科發展訂立清晰目標,包括全港初創公司數目在2030年前達到7,000間,科技園將繼續培育具優良發展潛力的初創企業。科技園設有完整的培育歴程,協助初創由概念開始發展,提供適時支援,最終能夠商業化,甚至成為獨角獸。剛剛完成的Hong Kong Techathon 2023,可說是培育歴程的開始,在各大院校發掘優秀團隊,協助他們走上創業之路。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科技園近年積極與院校合作,於學界發掘優秀的創業意念,其中與九大院校,包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嶺南大學,以及今年新加入的香港教育大學及香港都會大學合辦的年度大型學界創科盛事Hong Kong Techathon 2023(HK Techathon 2023)頒獎暨閉幕典禮,剛剛圓滿結束。

本年度的三甲隊伍、共12支初創團隊將會優先加入科技園公司的IDEATION計劃,在多元化的創業支援下累積實戰經驗,建立創科事業的基礎,穩步實踐初創理想。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參與人數破紀錄

香港科技園公司院校合作副總監朱志賢說:「HK Techathon於2015年首次舉辦,參加的院校數目不斷增加,規模愈來愈大。過去數年,因受疫情影響,只能在線上舉行,今年因應防疫措施放鬆,再度在線下舉行,比賽更加熱鬧,亦令參賽者獲益更多。」

今屆共有超過960名各大院校的學生及校友參加,人數破紀錄,他們組合成60支初創隊伍,參加最終決賽。決賽分為四組,每組選出三隊優勝者。

比賽期間,舉行了四場元宇宙交流會,利用近年流行的熱門科技,讓參賽者親身感受,除帶來新鮮感外,亦可以讓各大院校的學生及校友交流,結識不同背景的人士,然後組成隊伍參加決賽。

修讀資訊科技相關科目的學生,對於科技層面的知識豐富,但可能欠缺市場意識,因此需要修讀商業科目的夥伴,元宇宙交流會有助他們籌組完善的團隊。

「我們樂意看到年輕人對加入創科行列的興趣與日俱增, 參賽項目的水準愈來愈高,質素及成熟度均有所提升,既富有創意,同時能夠切合市場需求。」

朱志賢同時擔任「智慧城市與可持續發展」組別的評審,他對於這個組別的冠軍BoostRider印象深刻。

不少行動不便的人都需要使用輪椅,但是電動輪椅往往比較重,而且價格昂貴,非一般人可以負擔。

BoostRider推動手推輪椅智能化,研發手動輪椅助推器,只要在手動輪椅加上裝置,便能夠透過手機應用程式(App)控制,協助傷健人士自主出行。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成為可行事業

HK Techathon 2023勝出團隊可以優先加入科技園的IDEATION計劃,該計劃為期一年,科技園提供多方面的支援,包括高達10萬元的資助,協助初創公司優化概念,令產品更加貼近市場需要,同時發展出商業模式。

IDEATION計劃始於2019年,共有三種招募模式,包括公開招募;另外與大學合作,共同培育的公司中挑選;還有與創科夥伴合作培育的公司,例如AWS、新一代文化協會等,每年招收約300至400個初創團隊。

初創團隊完成這個計劃後,可以申請進入科技園的培育計劃,為期三年,合共可獲最多130萬元的資助;之後還可以繼續申請企業加速計劃及精英企業計劃,完成整個培育歷程。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我們希望HK Techathon 2023的參賽隊伍參加這個比賽後,能夠繼續發展,因而讓他們優先加入計劃。」

朱志賢每年接觸大量初創項目,但是每次都讓他感到驚喜,因為年輕人實在創意無限,除了新穎的概念外,同時具有市場觸覺。

近年本港對創科行業的支援愈來愈多,包括大學、政府及非牟利機構等,從各方面支援年輕人,於不同發展階段提供設施及資金,令研發成果能夠落地,最終推出市場。

「香港的創科生態圈不斷發展,年輕人除看到外,還可以親身經歷,令創業成為一個可行的事業。」

朱志賢指出,總結今屆比賽的經驗,將繼續就比賽流程安排及分組等方面微調,包括加添貼近社會發展趨勢的組別,例如深科技(Deep Te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7Tech 令簡報變得生動有趣

「教育與藝術科技」組別冠軍417TechTech,以教育界為對象,主張以AI技術融合日常匯報,使老師及學生能以更自然、互動及生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連繫講者及觀眾。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6名師生組成

417Tech共有六名成員,其中四名是大學生;另外兩名是導師,他們主要來自香港中文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全部修讀資訊科技相關的科目。

六名成員全部均是香港專業教育學院(IVE)的畢業生 ,求學期間結識到兩名導師,他們分別教授資訊科技及設計,大家經常在學校的417室開會,便以之作為公司名稱。

417Tech於2022年初開始有了創業意念,於是著手研發手機App「Present AR」,旨在改善簡報的過程,令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一般而言,大家進行簡報時需要使用PPT,而PPT只有文字及簡單的圖案,進行簡報的人往往只能站在一旁,若果透過視像進行,甚至看不到這個人。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加入人工智能

417Tech手機App,鏡頭加入人工智能,能夠辨識人的動作,當進行簡報的人提到某些字眼、做出某些動作,甚至是離開畫面,系統自動因應預設指示,彈出圖案或文字,結合擴增實境(AR)科技,令整個簡報過程充滿趣味。

417Tech於2月底正式推出,團隊於3月開始到不同的院校推介及示範,最初是免費使用,日後再研究收費模式。

417Tech憑著這個創業概念,先後參加不同的比賽,包括本地大學的比賽,亦有內地的全國比賽,獲得獎金支持營運。

417Tech本身已是科技園IDEATION計劃的培育公司,參加這個比賽,可令團隊吸收更多意見,尤其是將概念商業化,以及構思市場推廣策略,還有助他們日後參加創辦團隊母校的創業比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leming MedLab 復康醫療機械人

「健康與樂齡科技」組別冠軍Fleming MedLab,專注研發可用於中風康復及復健訓練的醫療機械人,協助中風病患早日回復正常生活。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主動式訓練

醫療機械人是穿戴式,患者綁在腰上,另外穿上特製的鞋子,便可以四處行走,進行主動式的訓練,加強復康的效果。

根據調查顯示,中風病人的存活率約為八成半至九成,而當中八成患者日後需要工具輔助行走,復康是一條漫長的路。

Fleming MedLab聯合創辦人及行政總裁鄭栢誠(Edwin)說:「市面上的復康訓練,一般針對生理,例如按摩; 我們著重神經復康,配合主動式的訓練,真正讓患者走上復康之路。」

所謂主動式訓練,就是先由腦袋發出一個信號,然後嘗試去控制肢體;當肢體郁動,再有另外一個信號發回大腦,這樣才算是完成一個完整的訊息。

Fleming MedLab的發明主要針對大腦,透過穿戴式裝置,收集患者的數據,從而掌握復康進度,並且設計針對性的訓練。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復康板塊被忽略

Fleming MedLab聯合創辦人及首席技術官香皓林博士(Kelvin)是Edwin的大學同學,他其後修讀博士課程,研究醫療用途的氣動機械人,設計了兩個工具,其一個是腸胃科內窺鏡;另外一個是協助中風病人做基本復康的機械手。

「我們想進入醫療範疇,於是進行研究,發覺復康一直被人忽略,於是集中於這個板塊。」

Fleming MedLab的經營模式是商業對商業(B2B),由復康治療師推介給患者使用,首階段與香港理工大學進行臨床測試,同時與私人診所洽談合作,預期於4月可讓患者正式使用,並計劃於下半年進入澳洲市場。

Fleming MedLab由兩人的私人資金成立,經常參加不同的比賽,本身已是科技園IDEATION計劃的培育公司,以各個比賽獲得的獎金支持營運,包括以低六位數字研發穿戴式裝置。

Kelvin說:「在香港搞創科要先付出,做出成果才能吸納資金,達到可持續發展的模式。」

科技園hk techathon
(圖片來源:新傳媒資料室)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新傳媒資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