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六小龍:強腦科技連接腦機 與馬斯克同台競技|封面故事
強腦科技的創始人韓璧丞,從2009年開始就接觸腦接口技術;2011年到美國西雅圖,主要從事研究一種與皮膚接觸進行腦電檢測的材料。
腦接口技術的核心是腦電檢測,而腦電波是一種十分微弱的訊號,採集腦電的過程非常麻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韓璧丞在2013年研發出一種可以高性能採集腦電的材料。

為採腦電年洗頭800次
此時他發現除了腦電採集材料之外,還需熟悉腦科學知識,故申請入讀哈佛大學的腦科學專業博士,讀博期間更將一批校內科學家拉入其創業團隊中。
2015年,韓璧丞領著一批中國留美學生成立強腦科技,成為首家入選哈佛大學創新實驗室的中國團隊(見圖表二)。
強腦科技前期研究腦接口的底層技術,幫助美國宇航局(NASA)及意大利方程式車隊等行業客戶,對宇航員、賽車手進行神經反饋訓練,提升他們保持高專注度的持久力。
當時蘋果公司(Apple,美股代號:AAPL)也購買了該公司的訓練系統,給頂級程式員進行專注力訓練,讓他們更加高效。後來強腦科技涉足民用電子教育產品市場,以智能頭環訓練學生提高聽課注意力。
研發中為了採集腦電,韓璧丞每天親自戴上複雜的設備測試。做這個實驗需要先洗頭,再給頭髮上抹導電膏,做完實驗又得洗頭,一天兩次實驗,就要洗四次頭,一年的研究時間內,韓璧丞大概洗了逾800次頭。
「當時實驗室有位學生,因為事故失去了右手,雖然安裝了鈎子,但還是非常不便。我們就想到腦機接口既然可以讀到大腦訊息,那能不能幫他做一隻假手,讓他恢復正常生活。」
智能假肢售10萬人幣
韓璧丞回憶,當時那隻手非常簡陋,只能簡單開和張,但那位同學卻非常喜歡。同時,他們發現中國有2,400多萬名肢體殘疾人士,這也更堅定了團隊的研究方向。
2018年,韓璧丞帶著團隊回國落戶杭州,區殘聯採購了他們的智能仿生手,並為區內殘疾人安裝。余杭區政府還主動聯繫電商機構,通過電商直播把產品推廣出去。
「我們花了八年時間造手,因為手是腦機接口裏面最難的。」韓璧丞提及從概念產生至今,強腦科技智能仿生手,已經歷五次大迭代,無數次小迭代。
2020年,智能仿生手實現量產,成為全球首款實現直覺神經控制的量產智能義肢,同年還實現全球首個便攜式高精度腦機接口產品十萬台量產。
目前強腦科技的智能仿生手和仿生腿都已實現量產,市場售價約10多萬元人民幣,約為海外同類產品價格的五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非入侵式腦機接口市場大
截至目前,強腦科技已完成約3億美元融資,與Tesla(美股代號:TSLA)創辦人馬斯克(Elon Musk)創立的Neuralink,並列為全球腦機接口領域中,融資規模最大的兩家公司。
不同的是,Neuralink在大腦中植入腦機芯片,被稱為入侵式腦機接口;而強腦科技是非入侵式技術路線,研發「超級傳感器」。
這個傳感器檢測的是大腦和身體的神經訊息,這樣殘疾人可通過「意念」控制智能手臂或智能腿,實現身體機能的完整和便利。同樣,通過傳感器可以干預腦電波,對失眠、自閉症等都有改善作用。
韓璧丞解釋說,「入侵式腦機接口需要做開顱手術,把電極插進大腦,患者付出的代價更大。而我們的非入侵式技術不用開顱、風險更低,難點在於皮膚訊號非常微弱,要不斷突破傳感器和算法能力,採集微弱的電訊號,『翻譯』人腦傳達的運動意圖,我們在採樣電極材料的配方和結構設計上,就經歷了上千次迭代。」
他稱非入侵式腦機接口的市場可能比入侵式腦機接口大無數倍,應用場景更廣,比如用於解決和改善老人癡呆、抑鬱症、肢體殘疾等問題。
韓璧丞說,假肢甚至還可以攀岩,大梅沙的攀岩牆45米高,殘疾人佩戴了一個假肢,成功地進行了攀岩。「我們希望用最好的技術去守護這些最普通的人群,讓這2,400萬肢體殘疾的人恢復正常生活。」
近年來,強腦科技積極聯合各地殘聯、基金會等組織,以極低的價格、甚至免費,為符合條件的殘疾人提供幫助。韓璧丞坦言:「我們的智能假肢產品正在不斷迭代,已經具備了在全國推廣的基礎。希望能在未來五至十年,能夠幫助100萬名殘疾人,從家裏走出去,像健全人一樣去感受真實世界的美好。」
封面故事《杭州六小龍崛起 中國矽谷大執位》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