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慈欣

《三體》劉慈欣警告:AI或將取代科幻作家 創作生態面臨巨變

科技

廣告

日前在北京舉行的2025年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知名科幻作家、《三體》作者劉慈欣指出,人工智能(AI)發展將徹底改變科幻創作生態。他直言:「AI最終可能取代大部分科幻作家,這是嚴峻現實,我們必須承認。」他認為,只有極具創造力與文學造詣的頂尖作家能暫時倖免,但這類人屬少數。

科學視角下的無可替代性質疑

劉慈欣接受訪問時,表示AI短期內難以完全取代作家,但到了10至20年後,從理論上完全可能實現。從科學角度分析,他認為人類作家並無不可被AI替代的特質。他認為「AI無靈魂、無情感」的說法是自我安慰,指出人類情感與靈魂不過是神經元複雜系統的產物,與AI深度學習本質相通。他預測,未來科幻作家不會消失,但將淪為非主流,「類似皮影戲」,雖存在卻難再受廣泛關注,主流創作或將被AI主導。

作家應直面技術衝擊

面對AI寫作時代的來臨,劉慈欣建議創作者放棄自我安慰,「坦然面對技術衝擊及其對領域的天翻地覆影響」。另一科幻作家王晉康則認為,AI最終無所不能,最高級文學藝術將是最後被超越的領域,但因缺乏鮮活生活經歷,AI作品或難達「頂流」水準。

科幻創作的未來反思

劉慈欣的悲觀預言引發深思。他將AI視為不可逆的技術浪潮,認為科幻文學將從人類主導轉向AI主導,作家角色邊緣化。王晉康則保留一線希望,強調生活經驗的獨特性。兩人觀點皆指向AI對創作的深遠影響,2025科幻大會的主題「科學夢想 創造未來」,在此背景下更顯諷刺與挑戰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