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體堆肥崛起 為綠色殯葬譜出新章|華坊
廣告
傳統的綠色殯葬一般都涉及遺體火化的環節,指先火化遺體後再將骨灰埋入土中,透過栽種樹木、花壇、草坪加以紀念、追思及綠化環境,或是直接將骨灰灑向大自然。但是在整個過程中仍無可避免地造成能源消耗,傳統的「綠色」殯葬其實仍會釋出一定的碳排放。
減碳呼聲漫延至殯葬業,為了令處理逝者遺體的方式更有效減碳,遺體堆肥的殯葬方式漸漸崛起。這方法是指把遺體放入載有稻草、苜蓿、木屑等物料的密閉容器中,讓遺體在容器中的微生物和細菌在特定的濕度和溫度下自然分解。在約一個月時間後,經過殺死傳染源的加熱過程,便能將遺體變成無害的「混合肥料」,再交給逝者家人作種植用途。
華盛頓州立大學Lynne Carpenter-Boggs教授的研究指出,相比傳統的殯葬方式,每具參與有機堆肥的遺體的能源使用只有火化八分之一。而推動這種殯葬方式的美國公司Recompose也指出,跟傳統的火葬和土葬相比,可減少一噸的碳排放。我們在葬禮上常聽到的「塵歸塵、土歸土」將成事實,「遺體堆肥」的殯葬方式令逝者的遺體與塵土完全混合,回歸自然。
在今年1月初,美國紐約州州長霍楚爾周六簽署了法案,批准遺體堆肥殯葬合法化,成為全美第六個合法化「遺體堆肥」殯葬的州份。其他五個州份為華盛頓、科羅拉多、俄勒岡、佛蒙特和加州。
縱然在法律上為遺體堆肥開啟綠色通道,但在倫理上,這種殯葬方式也不是為世人廣泛所接受。中國人普遍認為遺體應該入土為安,所以土葬一直是傳統中國人處理遺體的方法。
在墓地短缺的情況下,火葬才漸漸比較普遍。但作為源遠流長的社會習俗,改變民眾觀念並不容易,甚或有些宗教團體認為遺體堆肥就如對已逝者當作家居垃圾般處理,這並不恭敬。看來這種殯葬方法距離普及化還有漫漫長路。
減碳並不是只是口號,也不純粹是技術研發。現實層面上,應用任何與減碳相關的技術,不僅要著眼於效益,更要從律法、社會倫理及民眾觀感各方面作多方面考量,方能成事。
撰文:羅珏瑜(華坊諮詢評估執行董事)
撰文:華坊諮詢評估圖片來源:unsplash@Matthew Smith、unsplash@angelareino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