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找經紀好?還是代理好?

社會熱話

廣告

前幾日和朋友閒談,對話如下:

朋友:「Wave你們做保險經紀的……」
我:「我不是保險經紀!」
他不好意思地說:「對對對!你不是保險經紀,你是財務策劃師,這樣說沒錯吧?」
我說:「這也對,但我真正身份是保險代理人。」
他頭痕問:「經紀同代理人有分別嗎?」

我從事保險業多年,發現很多朋友和客戶也像他一樣,希望借今次專欄向大家分享當中區別。

經紀與代理人的分別

保險代理人Insurance Agent,並不是美國CIA那些Agent,而是保險公司的代理人。

Agent代表保險公司尋找客戶,銷售保單,提供服務和理賠等。保險代理分為獨立代理及受僱代理,當中獨立代理以佣金收入為主,並不可同時代表超過四間保險公司,其中最多兩間為人壽保險公司。

受僱代理則只為一間保險公司工作,部分有底薪,並可獲佣金及花紅。保險代理在保險業聯會HKFI的保險代理登記委員會登記,在HKFI的網站上可以查到登記的代理人資料,而市面上大部分也是獨立代理人。

而保險經紀Insurance Broker,可以是個人,亦可以是一間公司,但經紀與代理不同之處是經紀代表的是客戶。一間經紀公司可以和多間保險公司簽訂合約賣其產品,為投保人在其合作的保險公司尋找最合適的保險計劃。

保險經紀必須由保險業監理處,或其中一個業界團體(即香港保險顧問聯會HKCIB或香港專業保險經紀協會PIBA)授權才可履行業務。

那麼買保險究竟應該找經紀買?還是找代理買?

向經紀投保的好處

向經紀投保,好處像去了超級市場,同一類產品有不同牌子選擇,比較方便。而且所有保險公司的產品均是公價,如無違法回佣打折,價格與其他分銷渠道一樣,彷彿只要找對人,就不必考慮其他。

但現實是否如此呢?以香港一間知名保險公司為例,其不同年期的保險產品就多達532種,就算是這間保險公司的專職代理想要完全了解也有困難,更何況香港有40多間保險公司,加起來可能有幾千種產品。結果容易造成經紀只賣某幾款或十幾款產品,又或者每樣產品只是蜻蜓點水般大致了解。

此外,如果保險經紀公司的總銷售額達不到與保險公司的約定,保險公司有權終止與其合作。所以你今天透過經紀投保A保險公司的產品,若有一天A保險公司終止了與該經紀的合作,該經紀也很難繼續為你提供服務。

另外,保險經紀的佣金制度與代理人完全不同,在保單生效後一段時間一次性發放給經紀人(當然若在指定時間內斷保或減額,保險公司會回扣佣金),這容易造成一些短視的從業員因往後沒有佣金,從而影響售後服務的質素。

而透過保險經紀人投保,始終都是要透過經紀公司這個中間人才能與保險公司接觸,若索賠等情況出現的話,經紀人不能與賠償部直接溝通幫助客戶,過程比較間接。

以香港為例,本地經紀公司人數一般由幾人到千幾人組成,規模比保險公司小很多,很小公司設有Compliance等部門,也缺乏專業處理投訴的同事。若不幸出現投訴爭駁,由於經紀公司是獨立第三方,身份是代表客戶,那客戶應向保險公司投訴還是經紀公司呢?

所以一般向經紀公司投保的客戶多數是買一般保險,需要很多報價的企業客戶和身體有問題的個人客戶,因為上述客戶不容易得到保險公司的要約,找經紀投保會比較方便。

向保險代理投保的好處

而向保險代理投保就等於直接向保險公司投保,雖然最多只可向兩間公司投保,但若所代理的公司夠大、產品夠多和夠競爭力,也問題不大。若出現理賠等情況,更可以直接委託代理進行,非常方便(大前提是該代理人專業盡責),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保險代理亦是客戶利益的代言人。

而且保險代理的佣金制度與經紀不同,屬細水長流,一般也會分幾年甚至終身發放,這會促成代理人重視售後服務。所以根據保險業監理會數字顯示大部分香港人投保也是經代理人這一渠道。

總括而言,這兩個渠道仍存在,必有其價值和市場,大家可參考我的意見想想自己的情況和需要再作選擇,從此安枕無憂地享有保障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