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戰友

社會熱話

廣告

做商業版記者,訪問對象主要是企業管理層,其實我接觸得最多的是公關,這些公關充當中間人的角色,為被訪者與媒體做配對,除了回答傳媒查詢,同時要安排及跟進訪問。

記者若想轉行,最容易就是做公關,因為熟悉傳媒運作,對撰寫新聞稿,以及推銷訪問絕對有利。我也曾經想過轉做公關,但一想到要承受被訪者及記者兩邊的壓力,便打消念頭。

兩面不是人

記者最想要的,當然是夠爆的材料,於商業版而言,自然就是生意額。而被訪者想說的,往往是硬銷公司的產品或服務。這兩者之間出現極大落差,公關的工作就是消除這些落差,讓兩方面都感到滿意,但隨時順得哥情失嫂意,甚至「兩面不是人」。

香港高度注重新聞自由,訪問前雖有協調,但被訪者基本上無法控制媒體如何取材,出街的文章有時與他們的期望有所出入,這時候第一個受靶的自然就是公關。

被訪者最不喜歡的是與競爭對手比較,偏偏這又是最好看的題材。很久以前,我做了萬寧的訪問,然後加入屈臣氏,行文之間少不了比較,出街後公關打電話來大興問罪之師,但她始終拿我沒辦法。當時我尚年輕,根本不會體諒公關的心情,現在想來,其實她真的很慘,除了被客「詐型」,還會被上司「照肺」,壓力可想而知。我甚至聽過有些公司,因為訪問效果不如理想,索性不找數。

最大收穫是友誼

做記者時間愈長,愈來愈能夠理解公關的難處,所以我通常在事前與公關溝通好,倘若被訪者極之保守,又或者要求多多,索性拉倒免麻煩。不過,原來這樣做有時也不討好。最近我寫了一個關於商場的專題,向其中一個商場的公關拿張照片做配相,卻被罵個狗血淋頭,原因是我沒有訪問這個商場,只出一張小相,被其他商場比下去,結果她一定會被這個商場的人「照肺」云云,相信她一定是壓力爆煲才會這樣做。

多年來與不少公關合作過,大多合作無間,很多公關都成為了朋友,不時吃飯吹水,個別感情要好的,甚至先詢問我的意見,然後才決定是否接工作,因為可替她了解工作是否好做。

訪問也有旺淡季,大時大節前,通常較多公司願意接受訪問,但過後就水盡鵝飛,這時候唯有急急打給公關老友,盡快安排訪問,好讓我能夠及時交稿。做記者多年,除了各行各業都懂得點皮毛,最大收穫是贏得不少友誼。

(註:相片由作者提供,攝於某年德福廣場聖誕佈置的訪問,由德福公關Rebecca(右)安排訪問Chocolate Rain的Prudence(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