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專欄】突破中年困局 須早作綢繆 30歲開始錢搵錢 增加被動收入
本人年近40歲,是全職主婦,撫養兩小孩,作為中年人,特別認同諗sir對投資及處事之看法。
本人丈夫人工約40,000元,自營廣告公司,但工作不穩定,未有收入證明。
幸運早年買入一單位,當時買入價500萬元,現時樓價已達1,100萬元,每月收租金28,000元。
本身自住的房子是租的,租金13,000元,業主不太加租,故想長租照住。
現金只有80萬,由於只有丈夫一人養家,現在想問一下如用80萬元作投資。
本人亦有想過將物業放賣,估計賣樓後可套現600萬至700萬元,但由於此單位對我們很重要,不敢亂來。
近日看見一家自殺的新聞,強烈覺得理財行錯一步,真係可以毀滅一個家庭,希望諗sir能給予寶貴意見。
讀者阿玉上
撰文:諗sir | 圖片:新傳媒資料室、unsplash
買債買樓增被動收入
月入幾萬元的打工一族,不趁早為自己產出被動收入,到40幾歲感到躊躇自是必然;故後生時好應努力工作及選對路線,30歲開始試用錢搵錢,才可免去中年困局。
人除了工作收入,更要提振個人借貸力及被動收入。
讀者可利用丈夫的廣告公司不時發董事袍金間接出糧給自己,變相令自己收入穩定下來。
誠然,由下稅務年度開始,利得稅稅率下調,首200萬元只徵8.25%,小型公司更可用紅利模式出糧給自己,用公司名義付稅,既可令自己收入穩定,亦可免除不少稅務負擔。
當然銀行不接納此為收入證據,借貸人應有更好準備。
至於被動收入,買債同買樓去產出被動收入相對簡單,因債券的年息是訂明,而樓房只要買大型屋苑,即使市況差,只要肯減些少單位就有人租。
股票經常以不用打理又有息派做招徠,但筆者意見是,股票是把個人的錢交給上市公司大股東打理,將賺蝕之權交了給人,極不公平。
至於想透過睇年報或利用個人觀察去搵出10倍股,只好說科技進步下你的研究,人家一部電腦付些少年費予Bloomberg就可取代。
所以一個散戶想單從睇年報去得到長期而又大幅跑贏的回報,真的不想comment這種說法;故入世未深的讀者,不要亂封畢菲特做偶像。
REIT價格易受市況影響
至於買車位或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去產出被動收入可以,惟車位不少年回報率只2%至3%,在香港上市的REIT派息3%至5%不等,加上不時受市場波幅影響。
故筆者的債基疊增方案,不時提出20%年回報保險,才有人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