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29歲公務員想買樓 夫妻月入$10萬 月儲$5萬 可以咁樣滾大筆錢|經一專欄 | 理財個案

社會熱話

廣告

買樓經一專欄】今次的讀者是29歲公務員,月入67,000元,太太月入34,000元,每月可儲約50,000元。2017年已買樓,買入沙田物業自住,現時想再買樓或租兩房單位改善生活,想知應要怎樣部署?

撰文:諗sir (Homebloggerhk)|圖片: unsplash

29歲公務員 想再買樓

諗sir:

本人29歲,剛轉職公務員,月入67,000元,太太月入34,000元,每月可儲約50,000元。

2017年中以自己名買入沙田物業自住,買入價390萬元,做八成半按揭,現估價480萬元,欠銀行320萬元。

這一兩年經歷結婚買樓,現金只剩80萬元,未來兩年會計劃生小朋友,希望購入或租兩房單位改善生活。

想請教諗sir,由於債基疊增有一定門檻,以個人現時資金,只能全數行債基收息,雖不能分散投資,但希望能幫助儲到首期,這部署理想嗎?

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29歲的公務員讀者,月入67,000元,2017年中以自己名買入沙田物業自住。圖片: unsplash

未來等待首期和時機購入兩房單位,但600萬元以上單位所需首期達240萬元以上。

夫婦借貸力雖有1,300萬元,太太收入有限,本人名下已有物業和借貸,擔保能力又削弱了,手上物業加按空間又不多。

技術上應如何處理?擔保有什麼要求?

或是只購入400至500萬元單位租出,再租兩房,留更多現金行債基是否更好?

讀者高先生

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夫婦借貸力雖有1,300萬元,但太太收入有限,讀者名下已有物業和借貸。圖片: unsplash

讀者可做太太買樓之擔保人

讀者未到30歲家庭月入達10萬元,每月可儲一半, 加上2017年已上車有屋在手,牌面認真不錯。

當然,做得公僕應明白,傾發達大計可免,但小康生活、有時間陪仔女、又可悠閒退休,相信屬不少港人選擇。

讀者夫婦借貸力共1,300萬元〔(67,000+34,000)÷10,000×50%×2.59*〕,現只用了320萬元,即約24.6%。

現時借貸力宜用六至七成, 再買應借590萬元(1,300×70%-320)之內,亦即讀者用太太名慳稅買600萬元左右樓房,付10%至20%首期而借480至540萬元左右就「合咀型」。

當然太太單名未夠力借590萬元,但先生有樓之情形下,成為太太單名買樓之擔保人是可以的。

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先生有樓之情形下,成為太太單名買樓之擔保人是可以的。圖片: unsplash

能力內能買樓 便是最好時機

做完買樓budgeting,下步講時機。留意時機很個人化,即屬於有錢人的時機,不等於閣下的時機。

所以投資上不要把「看時機」過分神化,不斷花時間閱報或問先知去預知是錯的;等到有一日預算買的樓,樓價屬閣下能力之內,那時就是最好時機了。

讀者現時現金偏少,不應該現在買,再加上樓市在2019年第二季開始又向上揚,對於實力較弱的人不宜追「快開的車」。

應等樓市下跌,並比高位跌至少15%之時,再付20%首期上會;這代表買樓後就當樓價急跌35%,仍未陷負資產。

讀者想買約560萬元的樓,首期連雜費預130萬元;故把手上現金由80萬元提升至150萬元,且下輪樓市現調整之時,就是讀者買樓時機。

未買樓前,讀者手上現金可用債基或嬰債去提升回報,買些少股票亦可,但絕不贊成大部份身家入股票。

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資上不要把「看時機」過分神化,不斷花時間閱報或問先知去預知是錯的。圖片: unsplash

勿用個人經驗 判斷股市風險

這10年間股市未曾大跌,若閣下股齡未超10年, 請勿用個人經驗去判斷股市風險。

債基波幅用標準差計算低藍籌股七成、派息由10厘至30厘都有任君選擇,基於較低波幅加上可隨時買賣,合30歲左右讀者。

相反如50歲人,要更多直債少用債基。至於嬰債,波幅比債基高,但入場銀碼少至2,000美元都可。

在15至22厘年息之誘因下,較年輕的讀者亦可從此入手。

80萬元如年收18厘,讀者兩年後錢儲多120萬元, 而80萬亦變成110萬元,合計有成310萬元揸手。

經一專欄 公務員 買樓 上車 自住樓 按揭 擔保人 債基 嬰債 股票 藍籌股 收息 回報 年息
這10年間股市未曾大跌,若閣下股齡未超10年, 請勿用個人經驗去判斷股市風險。圖片: unsplash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