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自願醫保計劃」下集

社會熱話

廣告

上文提到保險公司必須向市民提供符合所有12項最低要求的「標準計劃」。若市民認為保障不足亦可選擇「靈活計劃」或「附加計劃」,詳情如下:

一. 「靈活計劃」
– 必須符合「最低要求」
– 比「標準計劃」有更高保額或更多保障範圍的醫療保險

二. 「附加計劃」
– 無須符合「最低要求」
– 提供如儲蓄、危疾、意外等非醫療保險性質的保障

從以上內容來說,好像很周到,但根據政府的顧問估算,「標準計劃」的平均保費約每年3,600元(按2012年固定價格計算),較市場上個人住院保險的平均保費高出約9%。現在醫療成本每年急升,保費只會有增無減,到計劃面世時相信差距更大。

保費較昂貴?

還有的是上期文章提及的第二至第四點「不設終身可獲保障總額上限」、「承保投保前已有病症」及「必定承保而附加保費率設有上限」,都會促使一些罹患重病的人投保,預計保險公司的賠償支出大大增加,最後保費調升。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由於是「自願」醫保,價格提高,購買的人自然減少,尤其是健康的人。惡性循環下,保費更見高昂。

雖然政府設立高風險池,但只注資43億元,這資金可維持多久?到時再注資?以香港現時的政治環境恐怕不容易辦到!觀點講完,也是時候解答大家的疑問了。

已購買醫保的市民當如何選擇?

我的建議是以不變應萬變!雖然市面上很多產品還未完全符合12項最低要求,但保險公司有權更改生效中的保單保障範圍和條款,以迎合政府要求。而且現在還是處於諮詢階段,最終計劃還未有定案,故不用急於作出變改。

未買醫保的 應否等「自願醫保計劃」出街後才買?

其實,對於健康人士最好的選擇就莫過於趁健康和年青的時候為自己購買適合的醫療保險計劃。要等「自願醫保」出街相信還需要一段時間,如果在等待期真的不幸患上疾病,要自己負擔費用之餘,「自願醫療」所提供「第一年不保,第二年賠25%,第三年賠50%,第4年賠100%」是否真的可以彌補昂貴的醫療費用?

如果你已經40歲,則需要在該計劃推出的第一年參保,否則錯過就不能參保,到時「自願醫保」不能保你,其他保險都不願意保你,會陷入進退維穀,左右為難之境。

因此,對於健康人士來說,越早購買適合自己的醫療以及重疾保險,除了價錢會便宜,保障都會更加有保證,免除後顧之憂。而且,在現有保單期滿後,現有醫療保單亦可以轉移到符合「自願醫保」計劃下。自己給自己多一個選擇,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