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訪聯合國
我們身在香港,採訪得最多的自然是本地人,其次來自台灣、內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或其他歐美國家的華人,這時就要轉channel,以普通話溝通,當中內地北方人的捲舌音最難聽得懂。
水藍色的眼睛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隨街可見外國人,我的被訪者也遍及美國、澳洲、印度、波蘭、英國、法國、意大利、德國。雖然讀了幾十年英文,其實並不算太過流利,可幸他們都很包容,通常會講得較慢,有些被訪者在港住久了,熟悉港式英語,有時我未問完,他們也猜到我想問甚麼。
其中有兩次訪問外籍人士的印象特別深刻,一位是捷成洋行集團董事總經理海寧(Mr Helmuth Hennig),他是丹麥人,擁有一雙水藍色的眼睛,帶著北歐人的優雅風度,記得訪問那天恰巧是情人節,感覺份外特別。
雖然海寧是丹麥人,但他在港出生,80年代到內地做生意,所以他熟悉中、港兩地多於家鄉。
另一次訪問ICQ的負責人,他們是以色列人,訪問完畢後,他們叫我去以色列玩。但我所認知的以色列,是槍林彈雨,戰爭無日無之,若非迫不得已也不會到當地。
但他們告訴我,事實並非如此,當地風景優美,人們生活悠閒,所以才能研發出ICQ這種通訊工具。不過時至今日,新聞仍然經常報道有關以色列的亂況,相信我有生之年,也未必有機會去當地。
日本人有問必答
由於懂日語的關係,我的採訪對象很多是日本人,講得出的日本企業,基本上我都採訪過,UNIQLO、MUJI、Franc franc、西田(一田前身)、三越百貨、宅急便、UNY、伊藤園、AEON……近年尤其多日本中小企來港發展,他們都說日本人口減少,本土市場有限,不得不往外闖。
一般而言,日本人的英語不太流利,當被訪者知道我懂日語,他們都像鬆一口氣,而且暢所欲言。新一代的日本企業家尤其開放,基本上有問必答,部分被訪者甚至不介意透露敏感數字,懂日語這個優勢令我問到不少獨家資料。
訪問過這麼多不同的人,我得出一個結論,就是人與人之間有一種無形的磁場,即是所謂的channel,啱channel的,無論說甚麼語言都很容易溝通,甚至一切盡在不言中;唔啱的,即使是千言萬語,也無法傳達簡單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