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數創新低 精神健康不合格
港人精神健康過去一年飽受社會事件及疫情雙重影響,「2020精神健康月」籌備委員會公布最新的調查結果,指本港市民精神健康指數WHO-5平均分跌至有紀錄以來、9年的新低;受訪者平均分僅45.12分(100分滿分),屬不合格水平(低於52分)。當中15至34歲年齡組別最低,僅42.44分,最多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精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
委員會於6月22日至7月6日委託中大電話訪問1,002名15歲或以上市民,以世衛5項身心健康指標(WHO-5)計算精神健康指數,58.9%人不合格;其中五成四受訪者指社會爭議對精神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當中15至34歲組別受影響人數最多,達71.1%。三成八受訪者指精神健康受新冠疫情影響,亦有近兩成八受個人前途影響。
44.1%人過去一年遇到對個人生理或心理造成負面影響的創傷事件,包括社會運動和疫情。過半出現對周遭潛在危險提高警覺及想起事件容易憤怒等創傷反應,逾四分一人創傷後壓力症指數為6分或以上(10分滿分),精神科專科醫生林美玲(圖右一)指,達6分已有患病的可能性,或有需要求醫。
調查亦評估受訪者患焦慮症及抑鬱症的風險,因疫情或社運受創傷的受訪者中,分別40.7%及38.9%有患上焦慮症的危機,亦有分別31%及32.1%有患上抑鬱症的風險。
去年就讀大學醫科一年級的Katie(化名),自15歲起患抑鬱症,去年受社會運動影響,因政見問題與同學有衝突,感覺被孤立,情緒問題反覆。社會爭議對精神健康影響最大,她鼓勵有相同經歷的人可互相傾訴,認知自己並非孤單。
委員會亦建議市民可做「快樂七式」,包括與家人維持良好溝通、保持樂觀正面態度、保持包容寬恕態度、抱感恩態度、做運動、行善,以及透過工作獲充實感或成就感等,當中九成受訪者有實行首三項。而實行5項或以上的受訪者,患創傷後壓力症、焦慮症、抑鬱症等的風險,較少於5項的受訪者低約一半。
資料來源:AM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