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險股

平保業績靚但股價跌 拆解內險股投資價值

社會熱話

廣告

【拆解內險股】藍籌股平保(2318)上週公佈業績,開市跟隨大市下跌最多1.5%,其後在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後,先跌後回升。專家今次將會教大家解讀業績。

撰文:周梓霖  圖片:PhotoAC

市場似乎不賣賬

本週筆者的愛股—內險股公布業績,中國平安(02318)去年業績亮麗,但市場似乎並不賣賬,整個板塊於公布績後高開回落,究竟應該如何解讀業績呢?

若論對內險股認識程度,筆者研究深度應該近乎是內險股分析員的水平。以平保為例,坊間有指該集團往績市盈率不足15倍,抵買。說出這種評論,相信投資水平有很大改進空間。

另有評論指平保市價對內含價值率(P/EV)低於友邦保險(01299)可追落後,這種評論又未免過分粗疏,那麼其他同業豈不是比平保更低估?

話說回來,從內含價值、新業務價值、代理人數據、投資回報率、股息等多方面入手,平保業績確實是優於預期,但為何股價於公布業績後虎頭蛇尾? 在理解這個現象前,先要了解保險業務存量及增量的分別。 所謂保險業務存量,可以簡單理解為續期保單的業務量,壽險股的保單有一定比重是期交(分期付款),而這些期交的續期保費就是存量概念。

先要了解存量及增量概念

當然,壽險股不會只食老本而不做新保單生意。 增量概念可以理解為每年新簽保單所帶來的生意額,增量愈高,意味着未來存量愈豐厚,公司投資價值亦愈高。 了解存量及增量概念,便可明白為何有內險股內含價值錄得近20%增長,市場都可以不收貨,皆因市場現時將焦點放在增量之上。

內險股
增量概念可以理解為每年新簽保單所帶來的生意額,增量愈高,意味着未來存量愈豐厚,公司投資價值亦愈高。

內險股潛力仍然不錯

由於去年底,內地推出134號文規管理財型保險產品,以及銀監會及保監會落實合併為銀保監會,帶來不明朗行業政策風險,投資者擔心內險股今年新業務價值有倒退風險,故此傾向減倉避險。 當然,投資若被市場牽着走,搖擺不定,沒有立場是很難贏錢。

雖然今年保費收入有壓力,但保單結構及利潤率亦對新業務價值有影響。 推行134號文後,保障型產品比重將會上升,而其利潤率遠高於理財型保單,全年新業務價值放緩程度有可能被市場預期少得多。 今年資金成本趨升 另一點平保管理層於業績會也有提到,就是內地保險市場論規模及增長,是全球最好的市場。

說到底,內地的保險滲透率仍於處於低單位數,有空間支持行業未來五年持續增長。 筆者依然認為,內險股現時估值依然吸引,整個板塊以現價計仍有20至30%上升空間,以藍籌股來說潛力仍然不錯。 本週美國聯邦儲備局加息,內地亦上調逆回購利率,資金成本趨升必定是今年大勢。

正如筆者月初強調,今年絕對不宜動用孖展投資,先不論利息成本上升,息口上移容易觸發股市波幅上升,使用過高的槓桿持倉很容易被震走,故此將去年的方法複製在今年使用,是非常危險。 上市公司業績期將進入尾聲,內銀股下週派成績表,待業績公布後,筆者會一併作總結。

編按:周梓霖為海納資產管理投資經理、前對沖基金操盤手,持有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擅長價值投資及事件驅動投資法,著有暢銷書《港股游擊戰─以弱制強致勝法》。 個人電郵: [email protected]

作者(作者聲明:本人為證監會持牌人士,執筆時基金客戶沒有持有以上股票,筆者持有中國平安(02318)。)

免責聲明:本專頁刊載的所有投資分析技巧,只可作參考用途。市場瞬息萬變,讀者在作出投資決定前理應審慎,並主動掌握市場最新狀況。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刊及相關作者無關。而本集團旗下網站或社交平台的網誌內容及觀點,僅屬筆者個人意見,與新傳媒立場無關。本集團旗下網站對因上述人士張貼之資訊內容所帶來之損失或損害概不負責。